2024年07月19日
第5版:

优化支付环境 提升服务质量

我市推动支付方式多元化发展,让“老外”“老人”“老乡”消费更舒心

也门小伙体验快捷支付(资料图片)

邮储银行南平分行工作人员为客户上门办理业务 (资料图片)

武夷山开展优化支付服务“推广大使”评选 (资料图片)

近期,人民银行南平市分行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要求,推动移动支付、银行卡、现金等支付方式多元化发展,让“老外”“老人”“老乡”在享受便捷、安全、高效的支付服务过程中更有幸福感、获得感。

优化支付环境,让“老外”支付不“见外”

便利化开户服务落地生根。人民银行南平市分行督导各银行机构全面落实简易开户要求,充分满足短期旅游、中长期工作、求学等不同类型的境外人员的开户需求。

目前,全市134个银行网点可支持境外人员持护照、暂住证等证件申请开户,建行、邮储银行网点已支持线上预约开户,截至发稿,已累计为境外人员开户157户。

建行、兴行、海峡银行和厦门银行推出特色支付产品“福旅通”卡业务,所涉消费场景涵盖福建省内线上、线下衣食住行等日常消费,用以满足小额充值和扫码消费需求。

外卡受理机具改造“应改尽改”。人民银行南平市分行指导各金融机构持续深化支付场景建设,加快推进境外银行卡受理设备软硬件改造,有序扩大外卡受理商户的覆盖率,提升外籍人士来华支付便利性。截至发稿,我市重点场所POS机具已升级改造533台,完成总任务数的86.81%。

我市共有个人结售汇网点113个,外币代兑机构2家,可受理外卡的ATM设备605个,已办理德国境外来华人员人民币兑换、挪威境外来华人员个人银行卡开户等业务,支付便利化程度获境外来华人员一致好评。

标杆场景带头示范作用凸显。人民银行南平市分行持续优化标杆场景武夷山风景区支付服务环境,印发《南平市重点标杆场景优化支付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着力打通供给方和需求方的沟通桥梁,积极协调武夷山市文体旅游局和景区管委会引导重点商户、旅行社、星级饭店做好外卡机具升级改造和零钱包布放工作,真正实现“卡通”“码通”“币通”三通畅游武夷。

武夷山风景区已完成226个重点商户外卡受理升级改造,13台ATM机均可支持受理外卡取现业务,4个银行网点及2个外币代兑酒店可实现外币兑换。

据悉,市人行积极打造标杆场景支付宣传示范点,联合市文旅局、中国银行武夷山支行举办“优化支付、畅通武夷”支付服务培训会。该培训会重点介绍外籍人员账户开户规范、现金零钱包申领、POS机外卡刷卡、外币鉴别及兑换、微信等移动支付APP快捷绑定外卡等与境外游客密切相关的支付服务业务,并在培训对象中评选优化支付服务“推广大使”,充分发挥“培训一批,带动一片”的示范作用。

支付适老升级改造,让养老变“享老”

发挥网点阵地优势,推动适老服务更优质。人民银行南平市分行指导辖内商业银行持续优化银行网点软硬件服务水平,全面推广能主动识别、无感对接、自动优先的银行网点适老支付服务。

我市各大银行在网点配备轮椅、老花镜、助听器、雨伞等助老便民设施及适老化座椅,低位服务台,有条件的网点还设置了轮椅坡道改善老年客户服务体验;配置大字版的存取款一体机,专人引导老年人使用;设置老年人“绿色通道”“老年人服务窗口”“专属叫号系统”等缩短老年人业务办理等待时间。

此外,该行还组织辖内银行机构全面优化手机银行APP适老化界面,实现关键功能易找、重要信息易读、操作步骤易懂,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围绕老人特殊需求,保障支付服务更便捷。近日,邮储银行南平市分行收到客户送来的中药方子。原来退休教师张大爷习惯使用存折,随着年纪变大,张大爷在家多次尝试都没能将存折里的钱转至微信,于是写信找银行帮忙。

邮储银行南平市分行收到来信后,第一时间安排工作人员提供上门服务,帮助张大爷开通快捷支付功能。两个月后,该行收到张大爷情深意切、字迹工整的感谢信,并附上了自己收藏多年的中药方子,祝愿银行工作人员“身体健康、身体安康”。

延伸服务半径,人民银行南平市分行不仅要求银行机构延伸支付服务“触角”,针对老年群体的特殊需求,积极拓展“上门+远程”的特需服务业务,还对支付适老改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实地走访调研。

调研发现,在“老年人”年龄标准界定上,金融机构将“老年人”年龄标准设定为60岁、65岁、70岁不等。为此,人民银行南平市分行第一时间组织召开专题会议,明确提出在辖区统一适老服务年龄标准的要求,将叫号机、自助设备的老年服务年龄标准统一至60周岁,消除了支付便利化服务的获得感、幸福感的“温差”。据悉,目前南平全市522个银行网点和913台自助终端适老化改造已全部完成。

保障老年群体人民币使用权利,现金兜底更扎实。人民银行南平市分行指导商业银行主动延伸现金服务半径,通过提供上门服务、远程代办等方式开展现金服务,组织商业银行与基层社区、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进行对接,手把手教老年人鉴别假币,现场开展兑残换零、“零钱包”现场兑换等“一站式”现金服务,提升服务便利性。

今年以来,累计兑换“零钱包”28000余个。其中,组织各项适老服务活动10余场(次),为老年人提供“零钱包”兑换1500余个。

农村支付服务提档升级,让“老乡”支付“不出村”

把握精度,确保支付服务精准覆盖。该行出台《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规范管理的工作意见(试行)》,要求金融机构严格执行增设、变更、撤销报备制度,确保服务点分布的合理性和信息准确性。

2024年,该行和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对1321个农村支付服务点开展优化调整,撤销无效服务点13个。对撤销服务点的地区改为流动上门、预约上门等方式覆盖金融服务,确保偏远地区农村支付服务“不掉队”,进一步提升了农村支付服务的精度。

把握温度,提高农村支付服务质效。目前南平市所有普惠金融服务点都开通了现金汇款、转账汇款和代理缴费功能,并在现有代理缴费功能的基础上,丰富其他生活缴费项目,让老百姓“足不出村”即可享受金融服务,极大地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普及率和便捷性,让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蓬勃发展。

此外,针对农村居民金融基础知识薄弱以及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多发、高发态势,在南平农村地区开展共计1000场反诈主题电影公映宣传活动,农村洼地精准滴灌式定向宣传取得良好成效。

把握深度,推动现金服务下沉乡村。人民银行南平市分行坚持“服务跟着老乡走,窗口贴近民需开”,积极推动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县域机构把服务沉下去、把窗口移出去,针对农村地区“积压硬币循环难”“特残纸币兑换难”的问题,开展“现金服务送下乡”系列活动,组织银行业金融机构人员和社会化清分企业联合走进乡村,把网点里的现金服务送到乡村、摆到老乡家门口。

截至发稿,南平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开展现金服务下沉乡村8场(次),共兑换小面额残损人民币20余万元、清分硬币5万余枚,其中兑换特残币近1万元。 ☉许斌 朱承涌

作者:
2024-07-19 我市推动支付方式多元化发展,让“老外”“老人”“老乡”消费更舒心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10138.html 1 优化支付环境 提升服务质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