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阵雨过后,清润的空气中,顺昌县元坑镇仿若一幅清雅的山水画。不时穿行其间的游人,则为这幅画卷平添生动的几笔。
位于金溪河畔的元坑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集镇内,古民居、古祠堂、古廊桥、古庙,一座座古建筑鳞次栉比,将福峰、秀水、东郊、九村四村落紧紧相连,形成庞大的古建筑群落。
今年5月18日,元坑历史文化展示馆正式开馆,通过图文、展品展示、情景模拟等方式,多层次、多维度地展示元坑古镇的独特魅力。悠久的文化遗存、质朴的乡土风情,不仅是“留住乡愁”的精神财富,也是宝贵的历史资源。
日前,记者来到元坑镇,走进元坑历史文化展示馆,跟着讲解听元坑的千年发展,就像穿越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廖刚,字用中,号高峰居士,历经南北宋,少师从理学名家‘闽学鼻祖’杨时,历任刑部侍郎、御史中丞、工部尚书,以直廉著称;廖德明,字子晦,号槎溪先生,受业朱熹,南宋乾道五年(1169)进士,历任浔州知州、潮州通判,为官刚正,任间致力朱熹理学传播……”讲解员谢长秀首先介绍元坑镇的历史文化名人,元坑人杰地灵之感顿生。
随后,谢长秀直接带着我们上二楼展厅,她笑着说:“我们先看二楼展厅,一楼展厅最后再看。”
谢长秀介绍说:“元坑历史文化展示馆分为‘千年变迁、亘古延绵;晴川古镇、世家大族;文风炽盛、理学名镇;文化遗存、渊源传承;沧海桑田,砥砺前行’五个板块,将元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串联起来,大家可以全面了解元坑镇历史文化的演变和发展,更好地理解这片土地上的人文精神和乡愁情怀。”
我们步入二层展厅,通过文字、图片、陈列品等,了解元坑镇的历史文化,看元坑镇的新发展。
“早在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元坑的土地上就已出现古人类活动的迹象,有确切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唐朝初年。”
“元坑镇历史悠久,1700多年前,‘三国’东吴永安三年,就有乡之建制。而顺昌却在公元933年才立县,元坑的建制比顺昌县还早600多年。”
“元坑人自古以来就有崇文重教、耕读传家、读书报国之风。宋代伊始,著名理学家杨时、游酢、朱熹等曾在此游历、传授理学,培养出廖刚、廖德明等众多进士。因求学氛围浓厚,负笈前来求学者众多,理学的种子播种于四方,元坑也因此被称为‘进士的摇篮’、‘理学的迁播之地’。”
“后晋年间,唐司马上柱国公吴珮之妻朱氏定居演山,办起顺昌第一个书院——‘演山书院’,对理学的传承和书院文化的兴盛及好学风尚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繁华的水上运输让元坑成为当时有名的商贸重镇,镇里的‘前山茶’是明代贡茶;在清代,‘同顺星’牌的毛边纸都由此销往海外,在东南亚十分有名。”
……依次走过展示馆内的五大板块,听着耳边详细的介绍,看着眼前展板上的图片或陈列品,元坑古镇的形象在脑海中变得立体而生动起来。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岁月流转,山水依旧。在展示馆里,我们看到了元坑镇历届党委政府始终牢记嘱托,久久为功投入古镇的保护和开发建设,推动古镇不断焕发新活力。
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3A级景区、省级乡村振兴特色镇、省生态乡镇、省绿色乡镇、省双拥模范镇、省级水利风景区、省乡村旅游休闲集镇等荣誉称号就是最好的证明。
千年的历史和多元的文化,风光旖旎、山清水秀,加上原中央苏区县、大圣祖地等各种光环,让电影《少年先锋》的总导演李安东选择在顺昌县开机,顺昌也成为该影片拍摄时间最长、戏份最多的外景地。
“一楼我们设置了《少年先锋》电影纪念馆展厅,布置了战场堡垒、现场花絮照、枪炮模型等,以露天电影院的形式播放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回到一楼的小展厅,谢长秀颇为自豪地说,“设立《少年先锋》电影记忆馆意义重大,可以在这里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青少年学生继承和发扬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
走出元坑历史文化展示馆,池塘里圆圆的荷叶随风摇曳,粉色的荷花静静绽放。一阵微风吹过,带来沁人心脾的幽香,也驱散了夏日的炎热。
元坑镇,是一座充满智慧的历史小镇,也是一个安静祥和的地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有故事,每一个角落都在诉说着千年来的沧桑变化。
元坑历史文化展示馆,犹如一部长卷,让人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古镇千年的历史文化;它也是一个窗口,让人最直接地看到古镇如今的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