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青山,翠竹悠悠,鸟鸣虫唱,潺潺溪水绕方田,错落古村静守时光。层层山峦,一溪白云,几片人语,叫人难忘。
西表村,亦如是。
西表地处政和东平镇西北部,从风头村动身,穿过华东第一楠木林,蛇行于陡峭山路,翻过数座山岗,沿着崎岖古道,行至岭头庵,一座风雨亭落在隘口,飞檐翘起,守望着远山,数柱子支撑着岁月,略显沧桑。从岬口翻下山去,便是一条崎岖古道,石头铺就而成,恣意地穿插于峡谷,幽深静谧。耳闻空山,流水淙淙,野鸟哀鸣。目接四野,野花烂漫,芳草萋萋,古树参天,云遮蔽日;疾步约3公里,便至山脚。绕过田间小道,蜿蜒而去,稻花飘香,不远处一片空阔,豁然开朗,映入眼帘,便是西表村落。这是孩提时对乡间古道通往故乡的印象。
如今,西表村早已通车了。
驱车,一路蜿蜒而行,翻过黄峻岬,沿着山谷直下,进入平缓山脚,便见一条宽敞笔直的水泥路直抵村庄,民房依山而建,错落有致。魏溪由南向北穿村而过,四面环山,田畴如棋,溪水清澈,锦鱼游弋。太平桥、回龙桥数座廊桥沿溪而建,珍珠般串联,桥的点缀,古村的倒影,使整个村庄更加灵动起来。
抬头望去,映入眼帘便是魏桥。魏桥,也叫太平桥,穿越百年的诉说。该桥建于清嘉庆年间,2015年重修,南北走向,魏溪由南往北流经此桥,建有雕砖门楼式桥门,门楼砖雕精美,大门由磨砖砌筑,建有坚厚门板,威严厚重,是进入村庄的门户,过去是抵御外敌袭扰的重地。它安静地坐于魏溪上,目视前方,一如卫士,守护这里的山山水水。溪边筑有一座石坝,饮风沐雨,浪花飞溅,日夜吟唱。在青山、梯田、翠竹和绿水烘托下,闲适恬静。
穿过魏桥,仿佛穿过时光隧道,魏氏祠堂静静地隐藏在附近古巷里,充满一种神秘色彩。
魏氏祠堂,仿佛一部线装古书,字里行间浸染豪气。这里曾经是建松政苏维埃政府旧址,革命火种燎原的地方。1934年8月,中央红军五十八团团长黄立贵、政委陈一主持,在西表村召开建松政边区群众大会,宣布成立建松政革命委员会,并成立了“西表建松政苏维埃政府”“苏维埃政府红军独立团”。建松政苏维埃政府就设在魏氏祠堂。祠堂坐西北朝东南,土木结构,按中轴线依次排序为大门、前厅、天井、大厅,占地面积约260平方米。1934年7月,中央红军五十八团挺进建松政地区,团部设在魏氏祠堂。1934年9月底,建松政边区工农兵代办大会在风头村召开,宣布成立建松政苏维埃政府。政府机关设在风头村杨氏祠堂,后迁至西表村魏氏祠堂,成为建松政革命根据地和苏维埃政权的大本营。下设军事部、政治部、教育部、内务部等,苏维埃政府下辖七个苏区政府,50个村庄9万多人口。至此,建松政根据地正式诞生,成为闽北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既是古朴的,又是红色的。驻足村前的古朴土墙,墙上的壁画,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热血青年参军报国,支援前线,军民一心,克敌制胜的场景,画面栩栩如生。革命火种熊熊点燃在这片红色土壤,使这个名不经传的小村庄吸引众多的目光。特殊时期,这里是中央苏区建松政红色区域首府,建松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先后为中共建松政县委、建松政中心县委及建松政特委驻地,中央红军58团团部也曾驻扎西表,故有建松政红都之称,在闽北乃至福建的革命斗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留下许多革命先辈的战斗足迹,红色印记深深烙在人们心间。
这里是有故事的。行走在古巷,站在魏溪下游,放眼远望,回龙桥伫立村尾广阔的田野之中,如飞龙腾起,它见证了一段火红的历史。位于西表村尾1公里处,从桥梁斑驳的文字记载看,此桥建于清朝嘉庆年间,至今有200多年历史,单孔平梁木构廊桥,歇山屋顶式,东西走向。该桥是古时西表连接村庄东、西两条石头古道重要通道,也是西表通往下游的村庄和建阳的水吉、樟墩、外屯、长源等地的主要通道。1934年7月,中央红军五十八团团长黄立贵、政委陈一率800多人,与建松政苏区党组织和中共地下党干部杨则士、杨顺礼等人在回龙桥会合。在这古老的桥上,西表人民敲锣打鼓,放着鞭炮迎接红军队伍入住村庄,后来,人们叫它“红军桥”。流金岁月铸就一座座红色丰碑,任时光荏苒,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流连于红军桥,风从岁月尽头吹来,仿佛能听到遥远的清响。
这里又是静美的。古时候,人们从村尾走进村庄,必经一座拱形石门,上方镌刻着“洵美且仁”四个大字,引人注目。拱门的上方三个瞭望孔,像站岗的士兵,聚精会神,目视前方。正前方田畴如棋,群山起伏,一览无余,尽收眼底。穿过庄严的拱门便是一条悠长的巷道,由不规则的石头铺就而成,光滑明亮,紧挨两旁是高低错落的古厝,一侧有一明渠,从魏溪引流而来,用于灌溉下游良田,也方便附近的乡亲洗衣洗菜。由此勾起孩提时玩打水仗、捉迷藏的往事来,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洵美且仁”。出自先秦诗经《叔于田》:“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其大意是:“叔去打猎出了门,巷里就像没住人。难道真的没住人?没人能与叔相比,那么英俊又慈仁。”可以这样理解:我的先辈在赞美家乡之美的同时,也在赞美家乡父老乡亲的俊美、慈仁和淳朴。魏溪环绕山村,行走于巷陌,有一种孩提在摇篮里的悠然。
此刻,它就站在我面前。我不知道它什么时候独处在这世界一个角落,历经风霜,也曾品尝过生命中所有滋味,但它依然在好好地做自己,我生命遇到它的这一刻,注定永远离不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