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成长导师:
陈金莲,国家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北京大学医学部感觉统合治疗师、《婴幼儿发育行为测评》(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图书)副主编、安徽省育婴员题库编写专家组成员。
亲爱的“心”朋友:
您好!
我是一名初中生家长,今天写信给您是想倾诉一下我心中的苦恼。我的孩子原本积极向上,成绩虽不拔尖,但也一直在努力学习。刚刚度过了一个寒假,开学之初,孩子就出现了一系列让我十分困扰的问题。
寒假期间,孩子就比较散漫,每天抱着电子设备玩游戏或者看视频。作息时间不规律,常常玩到深夜,第二天到日上三竿才起床,早饭和午饭一起吃。当时我想着平时学习压力大,假期让他放松一下也无妨。可是开学之后,孩子完全没有从那种懒散的状态中调整过来。每天早上叫他起床上学,都像一场拉锯战,要反复催促好几遍。以前听到闹钟就会自觉起床的他,现在总是赖在床上,一副睡不醒、不想起床的样子。洗漱、吃饭总是磨磨蹭蹭,我着急说他几句,他就一脸不悦,饭没吃完就匆忙上课去了。
到晚上写作业的时候,也是拖拖拉拉,必须要我在旁边不断地催促才肯动笔。这两天,孩子放学回到家,把书包往沙发上一扔,就无精打采地说,学习辛苦需要休息。过了一个小时,还是没有开始写作业的意思。我提醒他该写作业了,他就显得特别心烦,极不情愿地打开书包,拿出作业本。写作业的过程也是心不在焉,一会儿抠抠手指,一会儿想吃水果,真正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少之又少。原本一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总是拖到很晚。
上周末,学校布置了一篇作文,我提醒孩子早点完成,他嘴上答应着,却一直拖到周日晚上。等开始写的时候,又抓耳挠腮,对着空白的作文纸发呆,好不容易写了几句,也是前言不搭后语,凑字数敷衍了事。我让他认真思考,好好修改,他却不耐烦地说:“差不多就行了。”遇到不会的数学难题,孩子也不愿意多思考,反而依赖学习机的答案。我想和他一起分析错题,帮他找到问题所在,他却皱着眉头照抄答案,根本没把我的话听进去。
我也尝试给他讲道理,跟他说学习的重要性。比如,告诉他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考上好大学,将来有个好前途。我也尝试着鼓励他,给他买喜欢的东西作为奖励,可这些方法刚开始还有些效果,新鲜劲一过,他又回到老样子。我能明显感觉到孩子在学习中感到压力后,失去了内驱力。我用尽了办法,但是却没有任何效果,不知道该怎么帮助他。
我自认为一直都很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给他创造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我不禁反思,是不是自己过多唠叨,让孩子感觉学习压力太大,或者是他的学习能力有限,感到学习吃力,从而厌倦学习。我真的很苦恼,不知道该如何改变孩子现在的状态。我想让他重新找回对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我担心这样下去,他的学习成绩会一落千丈,更担心他这种对待学习的态度会影响到他未来的发展。希望您能给我一些建议和方法,帮助我的孩子重新找回学习的动力,让他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非常感谢您能抽出时间阅读我的信件,期待您的回复。
家长:红莺(化名)
亲爱的家长:
您好!
收到您的来信,我能深切感受到您对孩子学习状况的担忧与苦恼。您孩子目前出现的这种对学习懈怠、缺乏动力的情况并非个例,许多孩子在经过较长假期后都可能会面临类似的问题。
寒假期间,孩子的生活相对自由、轻松,没有了学校严格的时间安排和学习任务的压力。这种长时间的松弛状态使得孩子的生物钟和心理状态都适应了一种散漫的模式。一旦开学,突然要切换回紧张的学习节奏,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难以迅速适应。此时,可以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表,包括起床时间、学习时长、娱乐时间,以逐渐恢复规律学习、生活。
孩子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无力,有可能不是学习能力的问题,而是“学习障碍”悄悄来了。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孩子没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学习就会变成一种枯燥乏味的任务。这可能与学习内容乏味,或者孩子自身的探索力不足,很难从学习中获得乐趣有关。
孩子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学习,缺乏一个明确的目标。像您提到对他说考上好大学之类的远期目标,对孩子来说可能过于遥远和抽象。没有一个近在眼前、清晰可感的小目标,孩子很难产生为之努力的动力。您应该首先帮助孩子建立追求目标。目标水平不能过高,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俗话说,知足常乐。如果目标难以实现,就会让孩子产生心理压力和焦虑。
可以尝试和孩子一起制订一些短期的、可实现的学习目标。比如,本周要背诵多少单词,下次考试要提高多少分等。当孩子达到这些目标时,给予适当的奖励。在孩子认可短期目标的基础上,再逐步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出发,加以引导他思考未来的职业规划,从而让长期目标变得更有吸引力。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孩子遭遇了较多的失败或者挫折,例如考试成绩不理想、被老师批评等,这些负面经历也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进而丧失学习的动力。当孩子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时,您要引导他正确看待失败。多给予孩子鼓励和肯定。即使孩子只有一点点进步,也要及时表扬他。这种正面的反馈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他更愿意去面对学习中的挑战。
另外,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学习状态。虽然您认为自己一直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但也许在某些方面给予的压力过大或者方式不够恰当。可与孩子进行深入的沟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困惑和担忧。采用平等、开放的沟通方式,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不要强行灌输自己的观点。
教会孩子正确释放压力,采取不伤害自己,且不影响他人和社会的方式,将内心的消极情绪发泄出来,比如,听音乐、运动、看电影等。有了困惑、痛苦等感受时,可以找家人、好友倾诉,听听别人的见解。转移消极压力,不过分苛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如果要求自己十全十美,甚至以己之短搏人之长,必然会压力重重。所以学会欣赏自己、悦纳自己是健康人生应有的态度。
宋代诗人陆游《游山西村》有这样一句话:“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话表达了不论前路多么艰难,生活中遇到多少险阻,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告诉孩子在遇到困难和打击时,不要心灰意冷,轻言放弃,乃至绝望。坚持下去,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您的“心”朋友:陈金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