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社区配备了健身器材,为居民提供了便利的健身条件。然而,家门口的健身器材你真的会用吗?
晨练乐园 器材使用存在误区与风险
23日清晨,在建阳区潭城街道建平大道附近,几位老人在健身器材区开始了他们的晨练。扭腰器上的市民李建华微微闭着眼,随着器材左右摆动,动作缓慢却富有节奏。不远处,市民张秀芳在太空漫步机上轻轻摆动双腿,姿态优雅。这里是他们的“晨练乐园”,也是许多人一天生活的开始。
看似普通的健身器材,却隐藏着不少使用误区。李建华对扭腰器情有独钟。“我这老腰啊,年轻时干活累坏了,现在每天扭一扭,感觉舒服多了。”他一边说着,一边加快了扭动的速度。张秀芳见状,赶忙过去提醒他:“扭腰器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活动腰部,你这样使用时幅度过大、速度过快,反而容易造成腰部肌肉拉伤。”张秀芳自己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到老年人使用扭腰器时,动作要轻柔,幅度最好不要超过30度,每次扭动10至15次即可,避免过度用力。
像张秀芳这样能够意识到器材使用方式重要性的,并不多见。“对于很多人来说,健身器材摆在那里,似乎就自动具备了‘健身效果’,其实里面学问可不少。”体育老师傅凯强结合平日里的观察说。他指着一位正在蹬力器上锻炼的中年人向记者介绍:“膝盖弯曲角度太大,容易伤关节。”正如他所言,看似简单的社区健身器材,若使用不当,轻则影响锻炼效果,重则埋下健康隐患。
科学使用 掌握正确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太空漫步机是最常见的户外健身器材。许多居民习惯将双腿大幅度摆动至极限,享受因惯性荡在空中的“自由感”,误以为脚步摆动得越大,锻炼效果就越好。而孩子们把这里当成“游乐场”。日前,记者在延平区梅山街道一处口袋公园,发现有两位孩子背靠在太空漫步机扶手上,双手拿着零食,动作随意且危险。家长认为孩子们的举动没什么大碍,在一旁玩手机或者聊天。
“这其实是误区。”武夷山市中医院执行院长江和英解释,太空漫步机的设计原理是通过髋关节自然摆动来增强下肢协调性。双手应握紧把手,两脚分开,在两个踏板上站稳,然后自然交替前后摆动,恰似平地漫步。“太空漫步机能够帮助提升使用者的腿部力量、心肺功能和基础的运动能力。”江和英建议,刚开始锻炼、基础较差、运动经验不多且关节活动度较好、没有明显运动限制的人不妨尝试太空漫步机。如果使用者是孩子,应有家长陪同使用,以确保安全。
除了太空漫步机,很多小区的健身器材中,划船器和蹬力器也非常受欢迎。“划船器可以有效锻炼背部、肩部和手臂的力量。很多人以为用力拉得越快效果越好,然而,过于急促的动作不仅浪费力气,还可能导致肩部或背部的拉伤。正确的方法是保持均匀的节奏,控制拉力和推力的力度,避免过度伸展。”健身教练林述超介绍,蹬力器主要锻炼下肢力量,特别是臀部和大腿肌肉,帮助缓解久坐带来的身体疲劳。但是如果膝盖弯曲角度过大,或踩踏不稳,容易给膝关节带来负担。尤其是对膝盖有问题的人,蹬力器的使用需要格外小心。正确使用时,膝盖应保持90度,确保脚掌均匀用力,并且注意踏板的稳定性。对于膝盖有问题的人群,使用时要格外小心,避免过度施压。
共建健康社区 指导与维护缺一不可
小区健身器材存在使用误区,背后原因之一便是缺乏系统的使用指导。在一些社区,健身器材的使用说明较为简单,很多居民缺少基本的锻炼知识,导致他们不知如何正确使用这些设备。即使有的健身器材上贴有使用指南,也往往因字体模糊或者设计不清晰,重要细节也往往容易被忽视。
能正确使用小区健身器材,是实现全民健身的重要环节。然而,要让这些器材真正发挥作用,不仅需要完善的硬件设施,更需要科学的指导和安全意识的普及。除了正确的使用方式,器材的维护和安全也同样重要。不少社区内的健身器材大多是公共设施,经常使用后容易出现松动、老化等问题,尤其是在雨季,橡胶踏板容易打滑,增加了使用风险。记者了解到,延平区四鹤街道西门桥社区时常邀请专业人士为居民讲解健身器材、健身空间等的正确使用方法。同时,西门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还联合物业管理人员定期检查健身设施。
此外,居民也应增强安全意识,根据自身情况合理使用器材,避免因错误使用而引发运动损伤。“老年人要量力而行。因为老年人多有骨质疏松、肌肉力量变弱的问题,还常伴随心血管疾病,所以适宜进行幅度小、强度低的运动。”武夷山市中医院康复治疗师黄任补充道,青少年的骨骼尚未定型,肌肉力量较弱,注意避免过度的活动刺激,最好别做太多重复动作,以多样化的锻炼为宜。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听到异响,或感觉器材不稳定,应及时停止使用,并提醒有关单位维修。
健身器材不是娱乐玩具,而是帮助我们保持健康的重要工具。二者之间区别的关键,在于如何使用。只有科学、安全地使用,才能让这些家门口的健身器材真正成为健康的助力,而非隐患的源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