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05日
第5版:

今年“全国爱耳日”的主题是“健康聆听,无碍沟通”,让我们一起来看武夷山一对听障夫妇的创业故事——

“无声小摊”亦能“有声有色”

董慧铭与俞朱辉

俞朱辉与客人通过手势和手机照片沟通点单需求

2月24日傍晚,在武夷山武夷学院门口的夜市里,小推车上五颜六色的招牌陆续亮了起来,来来往往的市民增加,热闹随之而来,烟火气和吆喝声一同升腾。

喧闹的夜市里,一家卖章鱼烧的摊位显得格外安静。这里没有吆喝声,也没有喊着“老板,给我来一份”的点餐顾客。“本摊摊主为‘听障者’,如有招待不周,请多多包涵!请用手指一指,并耐心等待出品,谢谢!”摊位醒目处悬挂着的提示牌,告知顾客这是一家“无声小店”。

明黄色调的小推车,干净、清爽的操作台前放置着多张菜单,印着各式口味章鱼烧图案,色泽诱人、价格明晰。在这个夫妻档里,丈夫董慧铭沉稳敦厚,妻子俞朱辉乐观开朗,两人都是听障人士,无法用声音与人交流,但口味和笑容是他们最灿烂的招牌。

看到有客人过来,俞朱辉笑着用手指了指提示牌和菜单。顾客看见后,指着菜单上的奶香芝士章鱼烧,俞朱辉比了个“OK”手势后,低头制作。

摊位上暖黄色的灯光笼罩着这对夫妻,两人专心致志地制作章鱼烧。俞朱辉在模具上刷油、挤面糊,董慧铭撒料、倒模、翻面,两根签子在手里舞得飞快。整个操作过程中,两人配合默契,动作熟练,有条不紊地做好每一道工序。不一会儿工夫,一批圆溜溜、香喷喷的章鱼烧就出炉了。

顾客接过章鱼烧后,笑着伸出大拇指向前弯动了两下。这是手语“谢谢”的意思,夫妻俩也开心地竖起大拇指回应。

“这里的学生都很有礼貌,每次都会微笑着和我道谢。”董慧铭告诉记者,章鱼烧小摊在武夷学院夜市开张以来,收到了许多来自陌生人的温暖。许多人经过摊位时,都会停下来试一份。

“他们家的章鱼烧味道很好,奶香味浓,料也足,章鱼肉大粒、Q弹,最后放的木鱼花也超级多!”武夷学院的江同学是这个摊位的常客,基本上每次来夜市都会光顾。“刚开始,大家看见这个摊位的提示语都有点惊讶。试着买了一份后,感觉口味还不错,慢慢就成了回头客。”小江说,来往久了,他还向摊主夫妻二人学了一些简单的手语,便于交流。

夫妻俩忙过一阵后,记者在手语翻译夏溜青的帮助下,与董慧铭、俞朱辉二人“聊”了起来。

董慧铭今年五十出头,是武夷山市吴屯乡人。4岁时,他因一场高烧失去了听力,从此进入无声的世界。“我们的孩子都已经长大了,想自己努力多挣点钱,不拖累孩子。”2024年5月,在妻子的提议下,董慧铭专门去山东学习了制作章鱼烧的手艺,准备自主创业。

“没办法叫卖,所以他们就努力把口味做好。”夏溜青是董慧铭的好友,看着夫妻俩把小摊经营得有声有色,她也很开心,“他们真的很积极努力,学到手艺后,做了一桌各种口味的章鱼烧,让我们几个朋友一起品尝投票,最后选定了票数高的几种口味。”

“因为淋过雨,所以想为他人撑伞”,知道董慧铭夫妻创业不易,很多同为听障人士的顾客特地前来支持捧场。渐渐地,这个小摊也成为武夷山本地听障人士小聚的地点之一。摊位后摆放着的七八张小凳子,就是夫妻俩为朋友们准备的。

凭借好味道和真诚的态度,董慧铭与俞朱辉的章鱼烧小摊吸引了一批老顾客,夫妻俩也结识了许多新朋友。“我们现在感到非常幸福,每天都很开心。”对未来,董慧铭充满希望。今年2月,俞朱辉专门到三明学习了卷凉皮的制作技术,丰富小摊食物的品类。

晚上10时,人群渐渐散去,热闹的夜市慢慢平静。在远去的小推车中,夫妻俩的“无声”字样依然闪闪发光。

作者:□本报记者 林李冰 文/摄
2025-03-05 □本报记者 林李冰 文/摄 今年“全国爱耳日”的主题是“健康聆听,无碍沟通”,让我们一起来看武夷山一对听障夫妇的创业故事——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19800.html 1 “无声小摊”亦能“有声有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