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天两头坏,是不是杂牌电梯?”“维保不是才做的,怎么又来了。”“突然下降太可怕了,以后坐电梯有阴影了。”……在小区业主群里,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小区的电梯总是出故障。在如今的城市生活里,电梯已成为高层居民日常出行必不可少的工具。然而,一些小区的电梯却频繁“闹脾气”,让业主们头疼不已。殊不知,电梯也和我们身体一样,需要经常保养、体检,以免小毛病“拖”成大问题。
每15天进行一次保养
近日,南平市延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针对城区特种设备展开全面巡查,重点聚焦电梯安全,全力保障居民乘梯安全。执法人员主要对城区内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及部分小区电梯展开监督抽查。尤其是商场、超市、医院等人流量大的区域成为重点检查对象,这些场所电梯使用频率高,安全风险大。
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首先确认电梯是否经检验检测合格,查看现场乘坐电梯时有无明显异常,如抖动、异响等状况。同时,着重审查电梯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责任落实情况,以及维保单位是否依照电梯维护保养规则开展定期维保工作。从巡查结果来看,部分电梯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常见问题包括电梯轿厢内警示标识缺失、检验检测标志未及时更新,以及电梯使用单位未定期开展电梯事故应急演练等。”延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张振龙指出,在专业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提出问题有,部分电梯存在氨酯缓冲器破损、钢丝绳锈蚀或有油污、层门或轿厢门抖动及开关不顺畅等问题。氨酯缓冲器破损多因老化,钢丝绳锈蚀与运行环境潮湿有关,油污则是维保单位清理不及时所致,而层门或轿厢门故障多由踏板滑槽内异物阻塞所引发的。
针对这些问题,延平区市场监督局采取了严格的整改措施。若电梯经检验不合格仍继续使用,将依法对电梯使用单位立案调查;对于未按规则维保的电梯维保单位,同样予以立案调查。同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电梯要求电梯使用单位立即停用,待整改完成、消除隐患并取得检验检测合格报告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张振龙介绍说,根据相关规定,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应当至少每15天对电梯进行维护保养一次,维护保养项目分为半月、季度、半年和年度等四类,全年一般不少于24次。维保内容包括,清洁、润滑、检查、调整,更换不符合要求的易损件,确保电梯达到安全要求,保证电梯能够正常运行。使用时长在15年以内的电梯,分别在第1、第4、第7、第9、第11、第13、第15年进行一次定期检验。使用时长超过15年的电梯,每年进行一次定期检验。
居民可以根据张贴在电梯内的电梯维保公示,了解小区的电梯是否有按时维保、检修。目前,福建省已建立电梯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居民还可以通过手机扫描《电梯使用标志》上的二维码,便捷读取电梯检验检测情况、维保时间及维保单位等基本信息,实现对电梯使用管理的有效监督。
电梯会“老”也会“病”
市民王榕萍家住延平区四鹤街道某小区,有一回独自乘坐电梯时的突发经历,把她吓得不轻。“电梯刚上升没几层,毫无征兆地剧烈晃动了一下,紧接着开始下降。”王女士回忆说,当时她的心猛地悬了起来,双手下意识地紧紧抓住电梯内的扶手。电梯下降一层后停下,但轿厢门无法开启。意识到被困后,王女士急忙拨打物业公司电话,在等待救援的那段时间里,她的内心充满了恐惧和不安。即使后来成功脱困,但这件事情也给她带来了心理阴影,每次听到电梯异响或晃动,她都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
电梯真的会“坠落”吗?张振龙解释道,王女士遇到的是电梯“滑梯”现象。电梯在运行的过程中一旦检测到某个系统问题,会做出复位措施,其实就和电脑重启的原理一样。在这种紧急情况下,电梯通常会突然停止运行,然后以恒定速度下降,不再响应乘客的呼梯信号,电梯最后会自动运行到就近平层或基准层站复位。而轿厢内的乘客会感觉到,电梯以非正常的速度下降,从而产生“下坠”或者“失重”的错觉。
虽然电梯被配备了相当完善的安全保护系统,这个系统就像是电梯的“免疫系统”,时刻守护着电梯的安全运行。然而,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电梯也会逐渐疲惫,出现各种原因的故障。零部件磨损是电梯老化的一个常见现象。电梯内部众多的零部件,就如同人体的各个器官一样,在长时间的运转过程中,不停地相互摩擦、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摩擦会让零部件逐渐磨损,就像人的关节在长期活动后会出现磨损一样。还有一些零部件也会面临老化的问题。这些都会影响电梯的正常运行。此外,电梯关键部位进水、超负荷运行等,都会增加故障的风险。
如同人在生病前会出现不舒服的症状一样,电梯“生病”同样会有征兆。如果居民在乘坐电梯的时候,发现电梯发出奇怪的异响,比如剧烈的摩擦声,或者是异常的震动声;或是感觉到电梯在运行时有抖动现象;电梯开关门不顺畅,门不是正常地平稳地开合,而是卡顿、延迟,甚至出现反复开关的情况;电梯无感应,出现夹人现象。上述这些不寻常现象,都是电梯出现问题的征兆。居民们必须要重视,及时和物业人员联系。如果对这些“小病”置之不理,就很容易把“小病”越拖越严重。因此,电梯应当定期保养、体检,争取早“治疗”早“恢复”。
野蛮使用可能“宕机”
在日常生活里,电梯不正确使用的行为屡见不鲜,这些行为不仅危害使用者自身安全,给其他乘客带来危险,还可能损坏电梯设备,缩短其使用寿命。那么,哪些不正确的使用行为,可能损坏电梯,引发严重后果呢?
等待电梯时,部分乘客没有与电梯门保持安全距离,甚至紧贴门站立。这样的行为十分危险,因为电梯门的开合机制复杂,若是系统突发故障,电梯门突然异常开合,紧贴电梯门站立的乘客极易被夹伤。还有些乘客在电梯门口嬉戏打闹、推搡拥挤,一旦电梯门打开,很容易因站立不稳摔入电梯井道,酿成悲剧。
进入电梯时,有些乘客不等电梯完全停稳、门完全打开就匆忙往里冲,此时电梯可能还存在微小的位移,这会导致人绊倒、摔倒,造成磕伤、撞伤。当电梯超载报警响起,一些人却不愿主动退出,仍强行挤入,这会使电梯超出负荷,影响其正常运行,严重时可能引发故障困人。在电梯关门时,乘客如果用手、脚或其他物品强行阻挡电梯门关闭,这样做极易损坏电梯的门机系统,导致电梯门故障频发,还可能因门感应失灵而夹伤乘客。
在电梯发生故障时,不少乘客会做出危险行为。比如,拍门、扒门等,这些行为可能破坏电梯门的结构和门锁装置,震动可能会导致电梯门意外打开,使乘客失去平衡跌入井道。还有些儿童会在轿厢内蹦跳、打闹,这会使电梯轿厢受力不均,导致安全系统误判,触发紧急制动,让乘客被困电梯内。
为了清洁楼道,一些居民会水洗门前地板,当流水不慎进入电梯电路板,极有可能引发短路,导致电梯内部的电路系统陷入混乱,各种指令无法正常传输。当电梯失去“大脑”的控制,后果不堪设想。
保持电梯内部的清洁卫生同样重要。乘客随手丢弃的垃圾,一旦卡到电梯里,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麻烦。电梯门开合的部位,结构较为复杂,存在许多细小的缝隙。垃圾一旦卡在这些缝隙中,严重的会影响电梯门的正常运行,启动安全保护机制,停止运行,从而导致人员受困事故的发生。
建议市民不要让儿童单独乘坐电梯,在没有成年人的陪同照顾下,电梯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如电梯故障、紧急制动等,儿童往往难以冷静应对,容易惊慌失措,拍打或踢踹电梯,从而发生意外。
为了确保电梯的安全稳定运行,每位乘客都应该严格遵守电梯使用规定,文明乘梯,共同维护电梯的良好运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