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从二月起,有一种乡野间的美味,迎着春风开始在田野里肆意生长,它便是鼠曲草。这种不起眼的植物是春天里最早的一批“绿色使者”,也是舌尖上难能可贵的美味佳肴。
在邵武,人们多将鼠曲草晒成干,以便随时制作本地特色美食——包糍。而用鼠曲草新鲜嫩叶制成的鼠曲草饼,却是“春日限定”的乡土美味。
小时候我跟着外婆生活在邵武大埠岗镇的偏远山村谢厝。那时的春日总是充斥着鼠曲草饼的香气。阳春三月是吃饼的最佳时节,鼠曲草多且嫩,我最爱跟在外婆身后,寻找那星星点点的嫩绿,提着竹篮装满这份春日的馈赠。
鼠曲草饼要与多种“野味”配合,味道才最佳。外婆总是将采回来的新鲜鼠曲草洗净切碎后,与煸炒好的腊肉丁、荞麦碎、香菇碎等食材一同混入调制好的糯米糊中,再加入适量的水,搅拌成稠度适中的面糊。制作过程中鼠曲草的清香、腊肉的咸香、荞子的清新以及香菇的醇香相互交融,令人垂涎。
锅热后倒入猪油,将做好的鼠曲草面糊按一定分量放入锅中,用小火双面慢煎成型。随着滋滋的声响,饼的表面逐渐变得金黄酥脆,香气从灶台里弥漫开。外婆煎饼时,我总是迫不及待地守在锅旁,眼巴巴地望着。终于,鼠曲草饼出锅了。咬上一口,外皮酥脆,内里软糯,各种食材的味道在口中散开,仿佛整个乡野的春天都被包裹在了这小小的饼中。
那时家家户户都爱做鼠曲草饼,我常能大快朵颐。如今外婆已经不在了,村里也只剩下两户人家常住。但每到春天,我依然会回到谢厝,亲手制作鼠曲草饼。当那熟悉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时,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光,回到了外婆温暖的怀抱。谢厝的田野、灶台,还有那间充满回忆的小院,都与鼠曲草饼一起,成为了我心中最珍贵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