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市第七届春社民俗文化旅游活动一过,沿山镇三元村村民陈晚平“终于”要开始栽培竹荪了。要是往年,他早在一个多月前就要栽培了。“因为今年我采用陈高工的竹荪熟料栽培技术,可以大幅缩短竹荪的备料发酵时间。原来要提前50-60天,现在只需提前2-3天开始。”陈晚平笑着说。
陈晚平口中的陈高工是沿山镇乡村振兴发展中心干部、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陈克华,他在当地可是“名人”,有着四次援外推广食用菌的经历,今年获评“南平市第八批廖俊波式好党员干部”。
竹荪产业是沿山镇的特色产业之一,当地的村民很多都从事竹荪种植。今年48岁的陈晚平也是其中一位。
“我初中毕业后,就开始搞食用菌种植,除了竹荪外,还种了香菇、平菇等。”陈晚平说,这些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和陈克华科技特派员团队的帮助下,沿山镇的竹荪打响了名气。“我种了13亩竹荪,还建了个菌种生产种植园,年产菌种80万袋,一年的收入算下来差不多有40万元。”陈晚平笑着说。
陈晚平介绍,之前他栽培竹荪的原料都是通过自然发酵,堆料时间长,还要进行多次翻堆。就算做得再仔细,堆料也会发酵得不均匀,对后期的竹荪种植有一定影响。今年初,在与陈克华进行了多次沟通交流后,陈晚平打算尝试陈克华的竹荪熟料栽培技术。“对竹荪原料进行高温杀菌12小时,这样灭菌出来的培养料发酵彻底,培养料容易被竹荪菌丝吸收利用,覆土盖草后再进行盖膜揭膜管理技术,不仅能缩短它的时间,还能减少杂菌污染、提高竹荪出菇整齐度和产量、提升竹荪品质。”陈晚平娴熟地介绍。
“今年,我计划在竹林和杉木林里各栽培50亩林下竹荪。也想通过这样的实验对比,看看哪种栽培模式效益更好。”陈晚平说,作为镇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希望今年采用的新技术可以带来新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