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4日
第5版:

金融消费信用可修复? 别上当!

典型案例

市民李先生发现自己征信报告有逾期记录,影响贷款。这时,他看到网上“信用修复”广告,联系对方。对方称能删除逾期记录,需先交3000元定金,修复成功再付尾款。李先生轻信转账。可对方收钱后以各种理由拖延,最后失联,李先生不仅损失钱财,逾期记录仍在。

案例解析

此类金融消费信用修复骗局,骗子利用消费者对征信的重视和知识盲区行骗。一方面,征信系统由合法合规程序记录和更新,个人不良信用记录在规定期限内不能随意删除。另一方面,骗子先以看似合理的定金要求获取信任,后续编造理由索要更多费用,或直接卷款跑路。消费者往往因急于修复信用而放松警惕,陷入骗局。

消保提示

首先应该了解征信知识,学习征信相关法律法规,知晓信用记录产生、保存和更新规则,明白不存在所谓“特殊渠道”修复信用。对网上“信用修复”广告不轻信,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和转账。正规金融机构不会通过非官方渠道要求转账。若有不良信用记录,应与贷款机构沟通,了解还款政策和解决方案,积极还款,保持良好信用习惯。发现疑似骗局,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或向金融监管部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咨询求助,避免更大损失。消费者要增强防范意识,远离金融消费信用修复骗局。

(平安)

作者:
2025-03-14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20156.html 1 金融消费信用可修复? 别上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