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黄靓 张佳雯 文/摄)近日,南平市高级中学与南平师范附属小学、南平市第三中学,共同开展了“非遗漆艺·匠心传承”艺体教研联合体活动。活动以漆艺为纽带,通过跨学段联动,打破学段壁垒,让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美术校本课程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活动现场,高中学生担任“小导师”,协助指导学弟学妹们体验漂漆技艺。初中生将传统书法与漂漆工艺相结合,在团扇上创作出独具韵味的作品。墨色与漆彩自然交融,形成独特的东方美学效果;小学生通过滴染等手法制作漆艺书签,感受大漆的独特魅力。在作品展览区,高中生化身讲解员,为学弟学妹们解读漆器纹样背后的文化密码,示范漂漆、镶嵌等传统工艺。据介绍,“学长制”跨学段联动模式,是本次活动的有益创新。以南平市高级中学的高中生为实践引领者,南平师范附属小学的小学生和南平市第三中学的初中生为协同参与者,构建起梯度化实践体系。这种“以展促学、以长带幼”的方式,不仅打破了学段壁垒,更让非遗传承从单向传授转变为互动体验,探索传统工艺的现代表达。
据介绍,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参与活动,教师团队提前研发了“分层任务单”。其中,高中生侧重技艺传授与安全管控,初中生专注纹样创新,小学生则着重培养材料感知力。活动现场形成了“高中生示范-初中生拓展-小学生模仿”的美育传习链条,真正实现了知识技能的有机衔接,打破了学段之间的壁垒,让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中共同进步。
活动特别设置了“学习成果展示角”,通过“自评互评卡”引导学生从“技艺掌握”“创意表现”“文化理解”三方面进行反思。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们在展示自己作品的同时,也能够从他人的作品中汲取灵感,进一步深化对漆艺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小学教师则通过观察记录,为校本课程开发积累案例。这种跨学段互评机制,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审美素养,强化了美育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更为教师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有助于推动校本课程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南平市高级中学作为省级高中美术基地校,今年与南平市第三中学、南平师范附属小学结成“枫岗艺体教研联合体”,打造了独具特色的跨学段协同育人模式。跨学段联动机制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体验,还加强了不同学校教师团队的交流,提升了教学水平和课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