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8日
第8版:

家园协作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

在幼儿园教育中,生活保育对幼儿成长至关重要。小班幼儿刚进入集体生活,许多孩子在家未养成良好习惯,如自己吃饭、穿衣等。在幼儿园,通过环境约束和教师引导,他们开始学习这些技能。家园协作因此成为关键,家长在家中树立榜样,幼儿园通过系统教育帮助幼儿形成良好行为规范。

一、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生活观

小班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对生活习惯的概念模糊不清。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反复的引导和示范,帮助幼儿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教师要让幼儿明确良好生活习惯的具体内容,例如饭前洗手、吃饭时双手拿碗、餐后漱口、午睡时自己脱衣裤、如厕后冲洗并洗手等。这些看似简单的行为,却是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基础。

由于小班幼儿依赖性较强,许多事情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如:有些幼儿不知道如何正确洗手,教师需要在旁边示范并讲解步骤。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教师和家长不应简单指责,而应通过正确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有些幼儿在午睡时喜欢嬉闹,教师可以通过温和的语言引导:“现在是午睡时间,其他小朋友都已经睡着了,你也很棒,对不对?我们一起安静睡觉吧。”通过这种方式,幼儿的情绪得到缓和,逐渐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二、发挥幼儿园的教育作用

幼儿园是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场所。教师可以将养成教育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和游戏中,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一)根据幼儿特点,采取适宜的教育方式

1. 利用儿歌培养技能

儿歌是幼儿喜爱的学习形式,教师可以将生活习惯的培养与儿歌结合起来。例如,洗手、穿脱衣裤等技能可以通过儿歌帮助幼儿记忆。例如《穿衣服》儿歌:“小小衣服四个洞,头先穿进大洞洞,两手穿出小洞洞,脑袋钻进中洞洞。”通过这种方式,幼儿不仅能记住步骤,还能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技能。

2. 利用游戏养成习惯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有效手段。例如,在玩具整理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学会分类和整理。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小篮子,让幼儿将玩具分类放入指定的篮子中。通过反复的游戏和提醒,幼儿逐渐养成整理玩具的习惯。

(二)创设良好的环境,强化习惯养成

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的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环境布置,提醒幼儿遵守生活常规。例如,在洗手池旁张贴洗手步骤图,在午睡区张贴安静入睡的提示图。这些视觉提示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遵守规则。

三、家园协作,共同促进习惯养成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幼儿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家园协作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

1. 家长树立榜样

家长是幼儿最直接的模仿对象,他们的行为对幼儿有着深远的影响。例如,家长在饭前洗手、餐后漱口等行为会被幼儿模仿。因此,家长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2. 家园沟通与合作

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册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并向家长提供科学的指导建议。例如,教师可以建议家长在家中为幼儿制定固定的作息时间表,帮助幼儿形成规律的生活习惯。

3. 共同参与活动

幼儿园可以组织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生活技能培养。例如,开展“亲子穿脱衣裤比赛”或“亲子整理玩具活动”,让家长和幼儿在互动中共同学习。

小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过渡到集体生活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期。通过家园协作,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可以帮助幼儿从小事做起,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不仅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南平市实验幼儿园 王晓慧
2025-05-08 □南平市实验幼儿园 王晓慧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22525.html 1 家园协作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