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在山间,一种既苦又甜的美味正蓬勃生长,它就是苦笋。苦笋在我市分布广泛,因其独特的清苦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是春末夏初餐桌上的一道特色时令食材。
竹笋挖出后,如果不及时处理,便会逐渐变粗变老。为了让这份舌尖的美味留存得久一些,多数闽北人会先将笋过水,用开水慢煮,而后再放入冰箱保存。“传统做法容易消耗笋的鲜味物质。”福建夷山物产食品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沈仁标说,在研发苦笋产品的过程中,他们先采用高温蒸汽煮,之后再用冷水急速冷却,这样便能快速锁住竹笋的新鲜味道。
沈仁标介绍,竹笋从土里挖出来的时候,其pH值和山上的水、土壤是一样的,这样含有高pH值的竹笋,叶酸的含量也很高,吃多了会有“捞胃”的感觉。而福建夷山物产食品实业有限公司则用“pH值恒定控菌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其原理在于根据天气冷热,让竹笋自然发酸24—48个小时后,pH值下降,叶酸也转化为柔和的氨基酸,竹笋的风味也更好。
村民承包山头并种下苦竹林,苦笋应时而生,挖到又大又粗的苦笋总会令人欣喜,那么挖到粗大苦笋的秘诀是什么?“笋冒出来的部分越多,和土壤接触面积越大,肯定就是更粗。”松溪县花桥乡拥有万亩苦竹林,从小与苦笋“打交道”的源尾村村民黄理文介绍他的“寻笋”经验。苦笋能长到多高多大?“我从小就挖苦笋,挖到的苦笋最重达十来斤。”黄理文说。
10日,在花桥乡举办的首届“我邀您来花桥挖苦笋”活动中,源尾村村民江诗飞挖到单根重6.6公斤的“苦笋王”。“要苦笋够重,在挖的时候就要挖到底,挖得够深,连根部一起挖出来。”江诗飞说。
将新鲜的苦笋挖出,第一时间可以生吃,其口感脆甜,是初夏时节难得的美味。带回家后也可以切片并拌入糖、盐、辣椒,成为餐桌上一道开胃小菜。如果想要在一段时间内都可“食有笋”,则可以焯水后再放入冰箱保存,既苦又甜的舌尖滋味便能留存得更久一些。
(李思敏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