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4日
第6版:

乡村鲜品果蔬,当日直达都市餐桌

——延平一农林旅融合基地借力邮递冷链业务的消费新探索

市民到基地体验农耕文化

人工除草

9日清晨6点,晨光熹微。“您预订的红苋菜、空心菜等已从田间启程,预计中午12点前送达。”“叮”——随着手机消息提示音响起,位于福州市的陈玉芬看到这条更新的物流信息。多捆沾泥土、带露珠、冒“鲜气”的绿叶菜、根茎菜等正通过顺丰冷链,从延平区赤门乡赤成农林旅融合基地奔向她家餐桌。

一个农林旅融合基地、一条邮递冷链业务,绘就两市每周都在发生的消费图景,也展现着人们对新鲜、生态食品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鲜品刚需”催生“长尾市场”

有人为了一口生鲜奔赴山乡,有人在菜市场蔬菜区、肉禽区来回转悠,有人渴望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田园生活……“这些消费需求看似并非多数人的日常‘必选项’,但只要生鲜流通的渠道足够快,菜蔬基地布局足够完善,累加起来的市场份额可不小。”延平区赤门乡赤成实业农林旅融合基地(以下简称基地)负责人林熹解释道。结合工作,林熹如此解释长尾理论:一些看似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所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不容小觑。

诸如鲜品经济、体验式消费等许多小众消费需求与多种不被重视的“小市场能量”汇聚起来,就可能产生出与流行市场相匹敌的市场能量。这也是人们俗称的长尾市场。2019年,赤成农林旅融合基地发现了这些服务需求与方向,便瞅准了这一市场。

都市家庭日益增长的对食材的需求从“实惠型”转向“品质型”。“不少福州人对一日三餐食材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时令性、新鲜度、无农残等。” 林熹介绍道。越来越多消费者考量的不仅是“舌尖上的安全”,还追求“舌尖上的品质”。同时,接受高端农产品的消费者愿意为鲜品优品买单,也是为自己节省的精力买单。

陈玉芬算了一笔账:每周出门采购到高品质的食材,在交通、挑选上,需要花费不少时间、精力。而从赤门乡融合基地送货上门的不仅有新鲜的时令菜,还搭配好土猪肉、土鸡蛋等。“基地每年通过快递配送的食材订单有上万单。”林熹解释,相比常规购买,相当部分消费群体愿意为“省时间+高品质”支付一些溢价。

冷链提速化作“鲜味”密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赤门乡自然环境山清水秀、空气质量高,地理条件优越,毗邻京台高速,距福州约90分钟车程。然而和时间赛跑,实现“鲜品即达”的目标,不仅需要做好市场调研、找准产品定位与目标消费人群,依赖好生态“养出”好食材、保障鲜品品质,依靠良好的交通位置,还需要个性化定制运输方案。

“为了做好快件寄递的‘提前量’,南平市邮政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和科技特派员等专家一起来调研,为我们量身定制了解决方案。”基地工作人员张明说。在基地预处理环节,蔬菜采摘后1小时内会通过冷库储存或真空包装结合冰袋等方式完成预冷。 “我们定制了延平至福州专线,从储存条件、包装方式、运输路线、配送效率入手,保证12小时内将食材送达客户。”南平市顺丰速运有限公司运营经理黄嘉堂介绍。“产地预处理+冷链运输+城市配送”的方式让新鲜食材一进入福州市场,就很受欢迎。

会员们每周五会收到几十斤左右的食材“大礼包”,蔬菜、肉蛋、谷薯等一应俱全。“我购买的是5999元全年鲜品配送的产品与服务,相当于每天花费不到17元就能买到好食材。”陈玉芬说。“目前已有近600位消费者成为我们的会员。”基地工作人员陈秋平介绍。

来自小乡村“土特产”,“卖出”亮眼的数据,还得益于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协同方式。赤门乡政府通过组织联建、产业联兴、治理联抓、资源联享、品牌联创等方式,突出乡镇“快递+果蔬产业”的特色发展路径。“我们将打造、推动‘赤门鲜品’等公用品牌通过绿色食品认证,从源头建立品质信任,带动周边乡镇的农产品加入配送网络,形成产业集群。”赤门乡党委书记罗文炳表示。

从“舌尖上的品质”到“田间的体验”

鲜品经济不仅让“鲜品果蔬”成为赤门乡的又一张名片,市场连锁反应产生的体验经济还带动了基地周边餐饮、住宿等产业发展。

当快递包裹里的新鲜蔬菜获得福州人的青睐,蔬菜的种植环境和过程也引发了消费者的好奇。“不少客户问我们,孩子想体验农耕文化,能不能去基地看看……”基地主管陈州容回忆。消费者不只满足于舌尖的感受,还期待着田间的体验。基地瞅准南平市、延平区“迎宾客引人流 促消费促发展”的工作部署并开展系列活动的时机,进一步增加康养文旅项目、扩大研学场所,为会员提供免费采摘果蔬等农家乐体验机会,这也吸引潜在消费群体前往“打卡”、体验农耕乐趣。

为了吸引更多宾客,围绕 “五一”“端午”等节假日,赤门乡引领基地提供农家特色餐饮、住宿,结合生态优势开发更多特色项目,如季节性果品节、田园手作工坊等。 “月月有花赏、季季有果摘” “月月有主题、季季有爆点”等变化让老宾客带新宾客来, “把农田变成景区,将劳作化为体验”的运营策略让更多宾客变成回头客。

福州市民李菁圣既是赤成鲜品客户,也是基地常客。“基地有迎宾花海、房车营地、智慧园林、钓鱼空间等丰富的游乐场景,受成年人欢迎。”李菁圣进一步分享,孩子在基地体验到捡鸡蛋的乐趣,观察到不同植物在不同季节的变化,收获了成长。

从在餐桌上吃,到在田间看,再到地头尝试种植、采摘……这种从“消费者”到“参与者”的身份转换,让赤门的农产品附加值提升不少。

据林熹介绍,基地今年已吸引游客800余人次,实现10多万元文旅收入,形成“线上订单引流、线下体验增收”的良性循环。

延长乡村消费链

赤门乡的消费新探索已超越“卖菜”范畴,形成“农业为基、物流为翼、文旅为魂”的消费生态模式。

“我们结合‘快递+支部+村合作社+基地’的运营模式,以赤成农林旅综合体为中心向外辐射,推动周边1000多平方米农产品加工中心转型升级,配齐蔬菜分拣、包装、预冷等技术设备,带动就业人数100余人次,实现参与劳动者年均增收约5万元。” 罗文炳介绍,此外,还助推青少年“自然学校”项目建设,发展创业“宝库”、致富“金库”,构建“全年龄段消费场景”。

“站在新的起点,赤成实业的目标是成为‘乡村消费升级的标杆’。”林熹说,将基地打造成南平乃至福州地区蔬菜新品种种植和新技术应用的示范窗口。同时,不断完善康养文旅项目也是他的目标。今后,基地会以生态产品、生态农业“迎宾客引人流”,为驱动型消费与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参考。

据悉,基地所属的福建赤成实业有限公司与南平市顺丰速运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协议,拓宽蔬菜配送范围,让厦门、泉州等地区的客户也能品尝到闽北的好食材。

当快递将南平农产品资源与福州等其他城市需求精准对接,当体验经济让乡村价值流动起来,乡村消费升级的密码也许在于让“诗和远方”落地为可品尝、可触摸、可参与的真实体验与美好感受。

作者:□本报记者 林水鑫 通讯员 郑清东 文/摄
2025-05-14 □本报记者 林水鑫 通讯员 郑清东 文/摄 ——延平一农林旅融合基地借力邮递冷链业务的消费新探索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22772.html 1 乡村鲜品果蔬,当日直达都市餐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