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溪交汇的城市,在全国范围并不罕见,但拥有“干将”“莫邪”双剑在此会合并神化为龙典故的城市,似乎仅延平一座。关于“双剑化龙”传说,《八闽通志》《福建通志》《延平府志》等地方志书上都有详细记载,最早见于《晋书·张华传》。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延平津》:“延平津路水溶溶,峭壁巍岑一万重。昨夜七星潭底见,分明神剑化为龙。”悠久的历史在这里涤荡沉淀,留下动人的故事,延平由此成为一座有成语典故的城市。
沿双剑潭逆流而上,有两条主要支流,一是富屯溪,一是建溪。富屯溪畔的峡阳,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在这里,民间舞蹈“战胜鼓”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享誉省内外的民间艺术形式。“咚咚咚,嘭嘭嘭,咚,嘭,咚,嘭……”鼓响遍野,声如雷鸣,不断进退穿插的队形和铿锵的鼓钹声,让人顿时提振精神,从中领略到郑成功催动大军进击时勇往直前、战无不胜的气势。另一条支流建溪,有一险滩名叫“黯淡滩”,波涛汹涌,惊险异常。“黯淡洪涛”是“延平古八景”之一,徐霞客曾经三次经过这里,形容此地“过如鸟飞”“白波山立”“石悉无形”。纪晓岚对黯淡滩的印象是“魂不附体”,形容舟船经过这里时,险象环生。珍宝总在惊险处隐藏。当地艺人取黯淡滩砚石为原料,依其形质特点手工制作砚台,名为凤咮砚。苏轼对延平的凤咮砚爱不释手,他在《论文房四宝》中,将凤咮砚誉为“龙尾珍品”。凤咮砚的可贵之处在于其“声如铜,色如铁,性滑坚,善凝墨”。它曾受帝王、文豪的推崇,在宋朝闻名全国。乾隆皇帝曾题刻“凤咮”两字于岩石上,至今仍然保留在北京香山公园东宫门内的勤政殿里。
富屯溪和建溪在双剑潭汇合之后,浩浩汤汤一路向东流去,形成闽江干流。茶洋窑瓷器制作技艺源自闽江北岸的太平镇葫芦山村茶洋自然村,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这里是福建地区著名的民间窑场。茶洋窑具有胎骨似铁、器型古拙雅致、釉色古朴内敛、晶体变化灵动、金属感强的独特风格,以致民间传闻“纵有家财万贯,不及茶洋窑瓷一片”。当时,茶洋窑瓷产品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大量销往国外市场,制瓷技艺也随之传播至世界各国。其中,产自茶洋窑的黑釉深腹茶碗,在日本又被称为“灰背天目”。
樟湖镇的崇蛇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每年七夕,这里都会举办“蛇王节”。
在这一天,无论男女老少,人手一条蛇,在镇上大街小巷巡游。有的人同时握着几条蛇,有的人将蛇盘在脖子、腰间,那原始、质朴又惊心动魄的场面,形成一条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节日的高潮部分,是艺人们的蛇表演。他们与蛇亲密接触,甚至进行惊艳的表演,如让蛇通过自己的鼻子进入口腔,然后再从嘴里爬出来。这些表演令人瞠目结舌、惊呼连连。“仙都龙窟冠此蛇王宝殿,闽越遗风唯我湖峰惠存”,游蛇灯、赛蛇神……樟湖镇绝对让你不虚一行。
旅行少了美食,那便算不上是一场完美的旅行。好在延平历来不缺美食,峡阳桂花糕就是其中一种。它以天然桂花绞汁去渣,贮存3年后取出,配上健脾化气的肉桂、沉香等中药精制成“桂花酱”,然后与上等的糯米粉搅拌均匀,再加入优质白糖、五香粉、芝麻、少许盐,最后揉制成糕并用水汽蒸透。入口油润不腻、绵软不涩,咀嚼时桂花香味扑鼻,甜中带有咸味。独特的香味和口感让它成为闽北地区的代表性美食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剑津笋燕、南山蟠糕、林家铺子的一口酥、红包糕点以及成功文化宴、峡阳膀蹄宴……林林总总,数不胜数。这些老街坊熟悉的传统美食和糕点,是延平人舌尖上的历史记忆。它们无不唤起你对儿时的回忆,将情感和故事浓缩在你的味蕾和心灵之中,直至深入骨髓,一直到老。
品尝了延平名小吃,再到“中国天然氧吧”茫荡山畅饮几口杨八妹竹筒酒,让自己飘飘欲仙一会儿。相传,杨八妹在茫荡山上操练兵马,苦于兵士无酒可饮,便劈竹酿酒以飨兵士。后来此技艺传至乡间,才有了这与众不同的竹筒酒。如果你不会喝酒,也没关系,茫荡山还有好茶。茫茫云雾中,荡荡谷生风。茫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绿意盎然,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是北苑贡茶·延平焙的主要产地。觅一处幽静之地,安然静坐,点一盏末茶,茶香四溢,让人仿佛感受到宋代文人的闲适生活,一定会令你恋恋不舍,流连忘返。
酒足饭饱,到街巷里弄听听十番音乐,也是一种惬意的享受。所谓“十番”,是指演奏者用10种乐器合奏。表演喜庆色彩浓郁,颇受人们欢迎,这让十番得以在民间流行、传承。试想,浪串鼓、大锣、小锣、大钹、小钹、小唢呐、笛子、二胡、三弦、斗卷10种民间乐器同时奏响,其欢快的旋律,不正如一曲韵味别样的《欢乐颂》吗?
如果意犹未尽,不妨漫步至水南街道岭柄洋民族村。每逢正月十五、三月初三等节日,这里都会举办赛歌会。一首首民族风情浓郁的畲歌,有的洋溢浪漫情感,有的反映生产生活,有的即兴编词,有的以歌论事。演员通常身穿藏青色畲族“凤凰装”,腰系各色彩带,头戴凤冠发饰,无伴奏混声合唱,赢得来自四面八方观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和欢呼声。
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延平塔前大腔金线傀儡”戏,它是“浙江说史傀儡戏”与江西戏曲高腔“弋阳腔”融合后,传入闽北地区的稀有戏种,既继承了许多古老傀儡艺术的形态特征,又有当地民俗风情。一副担子,两箱行头,两个艺人游走乡间。金线飞旋,傀儡灵动,唱腔高亢,组合成一出完美的表演。
延平区是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拥有15个民间信俗、15门地方艺术、10项传统技艺、20余款风味小吃等非遗项目,山美水美,生活气息浓郁。目前,正全力打造“闽江之珠·门户城市”,热忱欢迎您前来“打卡”。
文字来源:《趣游武夷 乐享非遗——南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图鉴》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