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2日
第2版:

南木共育百合香 天山绽放“富民花”

——产业援疆托起木垒乡村振兴梦

初夏时节,天山北麓的新疆木垒县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在照壁山乡双湾村、英格堡乡月亮地村和菜籽沟村的沃野上,村民们正抢抓农时栽种百合种球。随着一株株承载着闽疆情谊的百合种球深植土壤,这个由南平市对口援疆的特色种植项目,正从“试验田”迈向“示范园”,为木垒乡村振兴注入产业新动能。

2019年春,当首批南平百合种球跨越山海落户木垒时,质疑声曾此起彼伏。“戈壁滩种娇贵花?怕是竹篮打水!”当地村民的担忧不无道理——昼夜20℃温差、年降水不足200毫米的严酷环境,与湿润多雨的闽北形成鲜明对比。

南平援疆团队与当地村干部抱着“先试一试”的想法,将南平市花百合引入木垒,开启农业技术攻坚。面对干旱气候、土壤差异等挑战,两地农业专家联合攻关,通过改良基质配方、创新节水灌溉、培育抗逆品种,逐步攻克种植难题。

“南种北迁”难题攻克后,摆在南平援疆干部人才和当地干部面前的又一难题是花销售到哪里去?种植面积的局限直接影响了百合的产量,进而影响市场供应,每年试种的百合只能“等待”游客赏花时的“倾心”带走。

今年,南平援疆团队支持当地扩大百合种植面积至80余亩,不仅推广种植观赏百合,还试种了10亩食用百合。

走进双湾村百合种植基地,工人们正将饱满的食用百合种球分拣栽种。“这种‘山丹百合’亩产600至800公斤,雨水充足时可达1000公斤,按市场均价每公斤90元计算,亩均效益是传统作物的10倍。”有多年百合种植经验的双湾村党支部书记郭常明介绍。而在菜籽沟村文旅融合示范区,20余亩观赏百合已形成梯次花期布局,“索邦”“西伯利亚”等特色品种与古村落相映成趣,花期可日均接待游客超千人次。通过“订单农业+乡村旅游”双轮驱动,项目预计带动周边100余户村民户均年增收1.2万元。

在木垒县西吉尔镇水磨沟村的百合试验田里,2024年引种的百合已冒出新芽。“去年我们试种的百合开出了美丽的花朵,也成功越冬。目前株高15厘米,长势比预期好。”水磨沟养心谷负责人周成德介绍。

2024年11月19日,来自南平市的3万株百合种球正式在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温室大棚里试种,并于2025年2月18日起陆续上市,市场反响良好,均价可达9元一支。在南平援疆团队的牵线搭桥下,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百合温室种植基地将与木垒县百合室外种植基地联动,在天山北麓推开百合花市场。

从最初3亩试验田到如今推广种植80余亩,从单一观赏品种到食用、药用、观赏多元发展,这条“芳香之路”成为南平三批援疆干部人才接续奋斗的智慧结晶,更见证着南木两地“破土育新”的坚定决心。

从东南丘陵到西北边陲,从小片试种到规模发展,百合花的绽放之路正是两地“输血”与“造血”并重、“授鱼”与“授渔”结合的生动实践。随着朵朵百合在天山脚下摇曳生姿,这幅由产业援疆绘就的共富画卷,正焕发出愈加绚丽的光彩。

作者:□余松杰
2025-05-22 □余松杰 ——产业援疆托起木垒乡村振兴梦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23140.html 1 南木共育百合香 天山绽放“富民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