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起,国务院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快递暂行条例〉的决定》正式施行。此次修改着重推进快递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鼓励使用可降解、可重复利用的环保包装材料。南平市邮政快递业马上行动,积极探索如何在绿色发展中降本增效。
快递包装“瘦身” 多数市民支持
在延平区经营网店的郭金花,每天都要寄出大量快递。“我一直很关注快递包装的环保问题,新规实施后,希望能有更多环保包装材料可供选择,这样既能满足发货需求,又能为环保出份力。”郭金花说,现在她已经开始尝试使用可降解的快递袋,但这类材料成本较高,进行大量采购时,市场上的选择有限。
市民张先生则更关注实际体验。“以前收到快递,经常遇到过度包装的情况,拆开后一堆垃圾,处理起来很麻烦。希望新规实施后,这种现象能少一些。”张先生说,他曾收到过一个只有一本书的快递,却被里三层外三层“包成粽子”,用了大量的泡沫和胶带。
走访中,笔者发现,不少消费者已经意识到快递包装对环境的影响,对新规表示支持。但同时,他们也担心新规的实施会增加快递费用,或者影响快递的时效性。“如果因为使用环保包装,快递费涨了很多,那可能会影响我的网购选择。”市民李女士说。
主动求变 实现“生态”“效益”双赢
面对新规,南平市的一些快递企业已经主动行动起来。京东物流南平平王营业部负责人郑才明表示,从去年开始,他们就尝试使用专属定制的“青流箱”。“青流箱”的材料具备可降解的特性。“虽然在研发时投入不少经费,但绿色包装是快递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必须跟上。”郑才明表示,为了降低成本,他们还在探索优化包装结构,减少快递内不必要的填充物。
南平市顺丰速运有限公司也早已在包装设计上动起了脑筋,通过大数据分析,他们根据不同商品的尺寸和重量,定制多种规格的纸箱,减少包装材料的浪费,推出了一批冷运循环箱。物流公司将冷运循环包装应用于“最后一公里”派送,不仅能保障运输全过程的恒定温度,还能实现超过30次的循环使用。
“我们还推广电子运单,减少纸张的使用。”南平市顺丰速运有限公司运营经理黄嘉堂介绍,目前电子运单的使用率已经超过95%。此外,顺丰速运也在积极推进基础设施绿色改造,加大新能源设备投入,优化邮件快递运输用能结构,如使用智能分拣设备、无人机、无人驿站等。
今年5月,武夷山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等部门举行了民营快递企业无人机吊运茶青首飞仪式。相较于传统人力、车运等工具运输茶青需要2小时以上的工作时长,“快递+无人机”的运输模式将茶青“下山”的时效压缩约90%,仅8分钟即可完成运输,提高了茶青的成茶率。同时,我市一些物流企业携手武夷山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等部门推出“快递+文旅”联名包装箱,打造大武夷文旅新名片,赋予快递包装文旅宣介功能。
在快递行业绿色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南平市众配物流有限公司建瓯营业部也给出了亮眼成绩单。建瓯营业部负责人吴仁峰介绍,公司通过优化运输配送方案,推广新能源物流车,购置12辆快递专用新能源车跑完“最后一公里”,把快递直接送至建瓯190个村庄。
这些“绿色小能手”不仅实现行政村快递服务全覆盖,还让快件送达时间缩短了三成,每单成本直降0.08元,既守护了绿水青山,又让快递业务“跑”出高效益,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截至目前,全市各快递企业的新能源车辆已达到132辆,窄胶带也成了快递包裹的“新衣裳”,九成以上电商快件告别过度包装,循环中转袋重复使用率超90%。此外,全市152个邮政快递网点设置标准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纸箱填充物等可重复提供给消费者使用。南平市快递行业“绿色消费”的版图越来越清晰。
多方协同 助力新规推行
南平市快递行业协会秘书长郭建茂表示,协会已经开始组织企业学习新规,引导企业积极落实。“我们将加强行业自律,把企业使用、回收包装物等情况纳入自律范围。”郭建茂说,协会还将搭建平台,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今年2月,福建省《南平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印发,行业绿色转型获支持。近几个月来,南平市邮政管理局加快建设“无废快递网点”,开展土特产品等快件“瘦身”行动,推广使用绿色快递包装产品、免胶包装箱等,提升快递包装高水平和高效能治理能力。同时,持续开展快递包装回收行动,推进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箱设置,指导企业在营业网点设置符合标准的回收箱。此外,南平市邮政管理局助力个性化定制服务,做好“快递+竹制品”文章,助力“以竹代塑”发展,多措并举做好新规落地的“提前量”。
随着快递新规的逐步落实,南平市邮政快递业正朝着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这一过程中,政府部门与消费者、快递企业、行业协会等多方协同,在“绿色赛道”上为美丽南平建设提供更强大动能,为地方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