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顺昌县公安局大干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一辆轿车在大干镇大干村坠入鱼塘,情况万分危急。接到报警后,民警立即通过可视对讲机指派大干村最小应急处置单元前往救援。救援人员接警后仅用了2分钟就赶到了现场,并用救生绳、救生竿、游泳圈等工具成功将被困车主救出。
这场救援的背后,是南平市的最小应急处置单元防护网在发力。自2024年起,南平市公安局以“处置更快一步,损失减少一分”为导向,将单位企业保卫力量、村干部、网格员等基层力量编入最小应急处置单元,通过标准化培训和实战演练提升应急响应能力。截至目前,全市3180个最小应急处置单元已协助处置警情1254起、化解纠纷976起,救助群众47人,让基层应急救援真正实现“快响应、准处置、稳兜底”的目标。
高位统筹 织密全域防控安全网
处置突发事件最重要的是要与时间赛跑,考验的是一个城市应急处置反应快不快、到不到位。2024年以来,南平市公安局深入推进自救体系建设,制定《南平市公安机关自救体系建设工作规范》,以建设最小应急处置单元为重点,从单元怎么组建到全流程怎么管理制定规范标准,像搭建“前沿堡垒”一样凝聚起城区保安员、保卫干部、网格员及农村村两委干部、村级警务助理等力量,充分发挥他们街头巷尾的“老面孔”的优势,实现突发事件的“就近、就早、就小”处置。
如今,一套科学高效的精准防控体系已在南平全面落地。南平市公安局统筹整合辖区8000余名一线安保力量,按照“核心区域重点布防、密集场所动态巡防、基层社区常态守护”的原则,组建3180个最小应急处置单元,实现城市全域覆盖。在党政机关、医院学校等重点区域,1190个应急单元每班配备2名安保人员,通过值守巡逻的方式,牢牢筑起安全防线;商场景区等人流密集场所,307个单元持续巡查,及时疏导人流、化解潜在风险;1683个村居小区单元中,村两委干部与网格员走街串巷排查隐患,确保基层防护无死角。
科技赋能 跑出智慧响应加速度
记者在南平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看到,电子地图上3180个最小应急处置单元点位实时闪烁,串联这些节点的“全能中枢”是南平市自救体系指挥调度平台。该平台集指挥调度、GPS定位、视频通话等功能于一体,依托市县主战主防中心、派出所指挥室,搭配可视化对讲机,构建起“市县局—派出所—最小应急处置单元”三级扁平化指挥体系,效率显著提升。依托该平台开展常态化调度,确保各单元完成可疑治安情况报告、指令接收等工作,实现最小应急处置单元日常高效运转。
此外,在装备保障层面,各最小应急处置单元均实现标准化配备。严格落实通讯、处置、防护、应急等“五统一”标准,不仅配齐可视化对讲机、防护器具等基础装备,还按需选配专业防护与急救设备,既赋予单元快速响应能力,又筑牢人员安全防线,全面提升应急处置效能。
实战强基 激活基层共治新动能
面对基层应急“最后一公里”的复杂考题,南平市公安局以“实战强基”破题,推动学校、医院、商场等人员密集型场所的应急处置单元开展常态化实战演练,建立治安牵头、巡特警组织、派出所统筹发动的“场景化训练+常态化演练”机制,明确学校医院每季度、其他场所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培训演练,确保每位成员在贴近实战的训练中形成条件反射式处置能力。
同时,为进一步规范全市最小应急处置单元处置流程,南平市公安局制定了《最小应急处置单元处置程序指引》,将可疑治安报告、矛盾纠纷化解、制止违法犯罪等5类重点任务,层层拆解为信息收集、现场管控、伤员救治等12个具体环节。这本实用的“应急操作地图”明确了“如何报、如何处、如何控”等规范,让一线处置人员有章可循。
从应急处突“前哨站”到基层治理“稳定器”,南平公安系统最小应急处置单元以标准化建设夯实基础、实战化训练提升能力、精准化激励调动积极性,绘就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