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华文化之瑰宝,千百年来文人智慧的结晶。7月27日,在素有“闽邦邹鲁”“道南理窟”之称的南平,借一场亲子互动活动鲜活传承——第二届“朱子杯”中华诗词大会亲子组比赛,不仅引领人们沉醉于诗词世界的语言韵律,更让亲情在互动中流淌出脉脉温情。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标杆”的工作部署,南平市教育局以朱子文化进校园为切入口,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工程,联合南平市朱子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南平市妇联、南平市朱子文化研究会等单位主办“朱子杯”中华诗词大会亲子赛,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不仅促进了家庭与学校的互动,也增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主办单位发出亲子组诗词大会招募信息后,共有近700组家庭报名,400多组家庭参与初赛,根据准确率和答题时间,20组家庭闯入复赛,最终10组家庭脱颖而出,站在决赛的舞台。
亲子组每组家庭由一名学生和一名家长组成,决赛设置多轮交锋,分必答题、抢答题、“心有灵犀”猜猜看、飞花令四个环节。题目涵盖古诗词、朱子诗词和毛泽东诗词,侧重考察选手们对中华经典诗词的积累、理解、赏析和运用。
在第一轮必答题环节,共计20题,题目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半亩方塘一鉴开’的‘方塘’核心隐喻是?”“我国古代第一个大量创作田园诗的诗人?”“下列哪些选项既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题画诗?”各组选手锋芒尽露,沉着应战,比分交替上升。
“与‘南望王师又一年’主旨最接近的一句诗是?”题目正确答案是“B.但悲不见九州同”,但部分家庭选错了,本次比赛的点评嘉宾,中国人民大学讲师、中华文明武夷研究院执行院长、南平市朱子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副主任达吾力江点评道:“‘但悲不见九州同’与‘南望王师又一年’同出自陆游之手,作者到临死依然没有见到国家的统一,这两句均以国土分裂、遗民悲愤、渴望统一却屡屡失望为核心,表达深沉的爱国忧思。”
第二轮进入紧张的10道抢答题环节,各位选手百舸争流、尽显诗才。
第一道题便是“朱熹在《训学斋规》中提出‘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哪项是作者认为最关键的?”来自邵武市实验小学四年级张子桐家庭准确答出了答案“心到”。点评嘉宾达吾力江点评道,“这句诗的原文当中,接下来朱熹就说到,这‘三到’之中‘心到’最急,读书若心神不专注,则阅读无法深入,所得知识难以持久,所以朱熹将‘心到’视为读书的核心。”
在心有灵犀猜猜看与飞花令环节,每组家庭各有千秋、互有胜负,经过激烈的角逐,张子桐家庭一路披荆斩棘,凭借深厚的诗词底蕴、默契的亲子配合和出色的临场发挥,摘得亲子组冠军桂冠。
“我们家庭的诗词氛围非常浓厚,姐姐张子萌也非常热爱诗词,一家四口最常玩的游戏就是飞花令,你来我往间,不仅积累了远超于课本的诗词素材,更锻炼了快速反应能力。”张子桐告诉记者。
张子桐的父亲张春明则表示,两个孩子将时间花在诗词上,对她们的学业帮助很大,一开始只是背诵诗词,后来就慢慢拓宽到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诗人的生平、表达的情感,潜移默化地让她们领会到要做一个更好的人。
记者了解到,张子桐特别喜欢李清照的词,“我认为李清照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朵花开、一片落叶,她总能找出独特的美,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等。在家里我们也尝试写一些现代诗,希望我也像她一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现场200多名观众来到南平市实验小学云谷校区观看了此次比赛。赛后,该校四年级学生范林文熙告诉记者,“我从小就喜爱诗词,平时十分爱看诗词大会。整场比赛中,我觉得最有趣的是‘心有灵犀’环节,它让我明白,不仅要会背诵诗词,还要有准确清晰的表达,才能做到亲子间‘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明年我也想和爸爸妈妈一起报名参加诗词大会,感受诗词里‘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美。”
“近年来,市教育局大力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通过编写校本教材、组建非遗社团、举办诗词大赛等举措,让学生在日常浸润中感受文化魅力。亲子赛作为第二届‘朱子杯’诗词大会系列赛事之一,以诗词为桥,让家长与孩子共品经典、同受熏陶,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文化传承合力。”南平市教育局局长杨銮表示,接下来,将依托“教联体”创新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机制,让学校的引导、家庭的熏陶、社会的滋养相互赋能,共同为孩子们铺就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