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姜法彪)8月7日,建阳区深化文化特派员工作机制暨第二批文化特派员出征动员会召开。建阳区第二批31名文化特派员和4个文化特派员团队将深入辖区45个村(社区),为基层文化繁荣注入新活力。
建阳区借鉴科技特派员制度成功经验,推出文化特派员机制,首批12名文化特派员累计开展文化服务活动300余场,惠及群众5万余人次,为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积累了宝贵经验。
为深化拓展这一机制,建阳区在总结首批文化特派员工作的基础上,出台了《深化拓展文化特派员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创新建立“1+1+N”工作机制。
文化特派员的核心在于“特”和“派”。《方案》明确,“特”是要聚焦宣传文化工作,重点指导1个行政村,结对1家基层文化阵地,开展理论政策宣讲、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建强文明实践阵地、打造乡村文化传播品牌等N项工作任务;“派”是实行“一对一”或“多对一”服务模式,文化特派员与原工作岗位不脱产,服务周期为两年,每年要驻村(社区)60天左右,每个月至少赴基层指导服务1次。
“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我将在焦源村与松柏村系统开展电商运营和直播带货技能培训,发掘培育一批能讲好本地故事的‘乡村主播’和‘新农人’,打造出属于焦源与松柏的文化传播品牌。”动员会上,新任文化特派员代表许少峰作了表态发言。
“这是一次双向赋能,打通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最后一公里’,文化特派员是一座重要桥梁。同时,乡村(社区)也为文化特派员提供了干事创业的大舞台。”建阳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建阳将充分发挥好文化特派员作用,以文化为引擎,带动各项发展要素流入乡村,推动乡村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