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5日
第3版:

难忘嘹亮军号声

号声嘹亮,初心永存。近日,光泽县寨里镇桃林村103岁的老兵蔡传习收到了当地党委政府送给他的一份特殊的礼物——一把冲锋号。

拿到冲锋号,蔡传习有些恍惚,仿佛听到了那穿越时空的军号声。

1922年6月出生的蔡传习是家中的老大。“我们家是种田的,那时候生活苦啊。”蔡传习回忆,1941年,19岁的他被“抽中”参军,参加了抗日战争,“当时是在国民党的一支部队里,担任司号兵,也就是吹号的。”

那个年代,主要的通讯方式就是司号。号分很多种,战斗时有冲锋号、前进号、撤退号,平时有起床号、出操号、收操号。司号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将每个号音传递的信息,及时准确地告诉全体官兵。

“冲锋号一响,只有前进没有后退!”蔡传习说,每当冲锋时,号兵总是第一时间吹响军号,及时传递指挥部的命令,也能鼓舞士气,但也因此会成为敌人重点狙击对象。即便如此,他也从没想过退缩。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我加入新四军,参加了解放战争,并在1948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蔡传习摸着脸上的伤疤说,“1948年打枣庄时我受了伤,子弹从右脸打进,左脸穿出,舌头短了一截,说话说不清了,也吹不了冲锋号。”

几个月后,伤愈归队的蔡传习放下冲锋号,拿起长枪,继续活跃在战场上,先后参加了渡江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

1951年,作战英勇的蔡传习被授予“三等功”。这份已经发黄泛黑的纸质奖状和各种战役纪念章,他至今珍藏着。

“1954年,根据部队安排,我转业回家,参加家乡建设。”从朝鲜回国后没多久,蔡传习就脱下军装,回到光泽,“当时,党组织说桃林村没有党支部,希望我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把支部建起来。”听从组织安排的蔡传习成为桃林村第一任村党支部书记。“后来,我还当过村长、副书记、民兵营长。”他说。无论在什么岗位,在蔡传习心中,军号声始终嘹亮。

时隔数十年,年事已高的蔡传习记忆力虽大不如前,但对于自己哪一年参军、哪一年入党、参加过什么战役,却如数家珍。他还时常拿出那些珍藏的奖章,回忆那段烽火岁月。

“父亲从来不主动说起自己以前打仗的事,只有别人问他了,他才会说一些。”蔡传习的养子,今年67岁的蔡家福说,“在看电影《渡江战役》时,父亲说当时的实际情况比电影里更加惨烈,很多战友都牺牲了,他能活下来是很幸运的。”

从小受父亲的影响,蔡家福及其儿子先后参军入伍。一家三代从军报国,不仅承载着军人的职责使命,更承载着不忘初心的家国情怀。

“我是共产党员,对着党旗宣过誓,要永远对党忠诚,要保卫祖国、保卫人民。”蔡传习深情地说,“因为有了共产党,我们才有现在的好日子!”

这就是蔡传习,一位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老战士,一位用一生诠释忠诚与担当的共产党员。

作者:
2025-08-15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27010.html 1 难忘嘹亮军号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