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张敏 程宇翀)裁判文书是司法公正最直观的“答卷”,不仅是对案件事实的清晰梳理、法律适用的严谨阐释,而且是司法公信力的生动载体。日前,延平区法院举办“淬剑工坊—传帮带”民商事裁判文书撰写专题培训活动,全院青年法官、法官助理参加活动。
培训会指出,裁判文书撰写是“司法能力的试金石、司法公信的晴雨表”,需秉持司法为民初心,以匠心精神强化法理阐释与价值引领,注重逻辑架构严谨性、论证说理系统性及语言表述规范性,确保裁判结论兼具法律正当性与公众认同度。民事审判一庭(家事少年审判庭)庭长陈小莺针对今年该院举办的岗位技能大练兵活动裁判文书写作竞赛中存在的短板弱项,围绕裁判文书的“四梁八柱”展开“庖丁解牛”式剖析,从宏观架构的审判逻辑到微观细节的遣词用准;从事实梳理的抽丝剥茧到法理阐释的深入浅出,将多年积累的审判实务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方法论,为青年干警搭建起撰写优秀裁判文书的攀登阶梯。
此次专题培训旨在提升年轻法官、法官助理的职业素养,通过精研文书写作技艺,将审判思路与实务规范转化为办案能力,推动学习成果深度融入审判实践,促进全院民商事审判质效再上新台阶,使公平正义通过规范、精准、可感的文书载体切实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