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筱惜)近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关于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有关通知,武夷学院3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总数增至4门。
据介绍,由刘长勇等教师负责的《嵌入式系统与设计》获批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林权等教师负责的《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型设计》获批线下一流课程;李婷婷等教师负责的《建筑设计5》获批社会实践一流课程。此前,由田丹等教师参与建设的《闽北民间美术》已于第二批认定中获评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至此,该校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总数达4门,充分展现其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成果。
秉持“学生中心、问题导向、持续改进、追求卓越”的理念,近年来,武夷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创新,强化信息技术赋能,将课程建设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完善制度激励机制、加大资源支持力度、构建教师发展与课程建设协同机制,为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提供了坚实保障。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认定,既是对我院现有课程建设成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持续深化教学改革的鞭策。”武夷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将以此为契机,发挥国家级一流课程的示范作用,推进跨学科与数字化课程建设,加快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系统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据了解,本次经教育部组织推荐、网络评审和会议评审,共认定5999门课程为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线上课程1000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500门,线下课程1842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2206门,社会实践课程45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