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学子领取茶礼
(受访者供图)
茶礼
金秋九月,未名湖畔清风徐来,燕园迎来2025级新生,11日,这些北京大学“新燕”们陆续收到一份特殊的“见面礼”——来自武夷山大红袍的醇香祝福。
一礼藏未名,四章见初心。暑期以来,武夷山与北京大学携手开发文创产品,围绕武夷茶中状元“大红袍”,设计了以“常为新章”为精神内涵的茶礼,以茶载道,赠予北大2025级新生。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夷山朱熹园考察时强调,“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
2014年、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大时,特别关注《儒藏》《马藏》编纂工作,为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融合发展指明方向。
此次新生茶礼,便以此为出发点,在设计开发过程中融入多重深意,传承中华文脉,让红色基因与文化自信在茶香中流淌。“我们与北大文创反复沟通,数易其稿,最终呈现这份饱含祝福的茶礼。”武夷山三茶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慧告诉记者,大红袍有“金榜题名”“状元拜山”等寓意,希望将千年文脉汇聚在一盏茶汤中,让武夷山的天地精华成为学子们青春篇章的隽永注脚。
据介绍,“常为新章”寓意北大精神如茶,历久弥新,新生成长如著书立章,革故鼎新。“四章”茶盒的封面是“日新、致知、观澜、立言”,印刻着治学之路的四重心境,茶盒内侧印有“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则标注北大人的精神坐标。茶盒外观设计参考中国传统典籍形制,翻开首封,即可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在环保与诗意的共生中,茶盒也可变为时光胶囊,让学子存档关于燕园青春的纪念。“四盒联动”的互动设计,以盒为匣,寓意“岩茶虽尽,茶韵未散”,空盒非终点,而是故事的立体书脊。
1925年,鲁迅在《我观北大》中写道,“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2025年正值鲁迅先生这篇经典发表一百周年,茶礼中一枚复古铜色北大校徽,回应鲁迅先生百年前的思想火花。北大精神犹似不灭火种,照亮来路,更燃新程。
茶香氤氲,思潮涌动。这4000份来自武夷青山绿水间的见面礼还设计了收藏编号,No.2025为首的号码标识记录2025级北大人开启人生新阶段的重要时刻。武夷山大红袍带着“三茶统筹”的创新理念,承续北大“常为新章”的精神内涵,以茶为媒,为莘莘学子铺展一段传承与创新交织的成长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