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3

犹闻大洲谈判声

大洲,位于光泽县寨里镇。抗战时期,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发生了闽北党史上的重要事件——大洲谈判。由此,谱写出闽北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壮丽篇章。

夏日里的一天上午,我和退休老同志怀着热切的心情乘车前往大洲瞻仰该谈判旧址。“七七事变”发生后,中共闽赣省委响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号召,以闽赣抗日军政委员会名义向国民党当局提出合作意向。1937年9月下旬,在“八一三”淞沪抗战推动下,两位中共代表来到地处闽赣交界战略要地的大洲村谈判,拉开了闽北游击区与江西国民党当局特殊互动关系的序幕。

大洲谈判旧址,坐落在穿村而过的旅游公路北侧。顺着石阶,拾级而上,在旧址门前绿荫掩映的土坪上,缓缓移步、细细观看,但见这座闽北传统民居,单层木结构,悬山顶屋面,呈“一明两暗”形制;大门左右木板墙上,分别挂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铁军精神教育基地”“全省关心下一代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基地”“爱国主义统一战线教育基地”“新时代红色文化讲习所”等14块大小不一、或横或竖的牌匾。门楣上方,一块长方形木牌上,横排刻着原湖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知真题写的“大洲谈判旧址”几个大字。1995年,旧址第二次修缮后,列入全国红色旅游景点名录。

黄知真,时任闽赣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秘书兼儿童局书记。1937年9月,奉命与闽赣省军区教导大队教导员邱子明,代表中共闽赣省委与国民党江西省第七区保安副司令周中恂、光泽县县长高楚衡,在这座民房里进行谈判。始于是年9月下旬的大洲谈判,持续七天。中共代表提出的核心主张为:停止军事对抗,共同抗日;释放政治犯;提供红军给养;划定红军驻地。国民党代表初始要求红军“缴枪投降”,经多次磋商最终接受条件。1937年10月1日正式签订协议,确定将1500余名闽北红军,改编为赣闽边抗日义勇军独立团。大洲谈判结束后,中共闽赣省委机关移驻大洲村指导改编工作;黄道领导的闽北红军游击队,则移师江西铅山石塘整编,继而开赴皖南抗日前线,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捍卫民族独立浴血战斗、流血牺牲。

当年,这座其貌不扬的木房子,既是谈判会场,又是休息处所。透过正厅中央那张不大的四方桌、周边四条长木凳,依稀看到国共双方代表,面对面,脚挨脚,时而据理力争,时而达成共识;靠墙摆放的四张单人板床,以及床上叠成“方块”的棉被、四顶业已褪色的红军与国军军帽,无声胜有声,诉说着彼时谈判的艰难曲折……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抗战岁月里,闽北地区上演了一段国共两党摒弃前嫌、携手御敌的壮丽篇章。这段历史虽已尘封,却依然闪耀着民族团结的璀璨光芒,承载着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北地区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游击队,在武夷山一带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与国民党当局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而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中华大地,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时,国共两党同仇敌忾,深刻认识到唯有摒弃前嫌、团结协作,才能形成合力抵御外敌。于是,闽北国共两党开启了合作抗日的艰难历程。

合作伊始,充满波折。经过多轮艰难谈判,双方在政治、军事、人员改编等诸多问题上,进行了激烈的博弈与协商。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展现出极大的诚意与灵活性——在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基础上,做出一定的妥协与让步;国民党方面也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强大压力下,逐步放下成见,同意与共产党携手。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将闽北红军游击队改编后开赴抗日前线。

改编过程中,闽北大地上发生了无数感人故事。许多红军战士放下对国民党的仇恨,怀揣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整理好行装,从山林中的游击营地走向正规部队的序列。告别亲人,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日队伍中的官兵相互鼓励,义愤填膺,摩拳擦掌,决心要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尊严。

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共闽赣省委在黄道等人的坚强领导下,以非凡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智慧,成功促成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在闽北地区形成,而后以一支强有力的部队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奔赴抗日前线,在皖南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取得可喜战果——在繁昌保卫战中,第五团官兵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优异的战术,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战斗打响后,战士们英勇无畏,面对敌人猛烈的炮火,毫不退缩,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坚固的防线,成功保卫了繁昌这座战略要地。他们当中绝大多数闽北子弟,将自己的热血洒在了异乡的土地上,用生命诠释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

在闽北本地,国共两党也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双方合作建立了各种抗日组织,动员民众参与抗日。国民党利用其在地方的行政资源,组织人力、物力支持抗战;共产党则充分发挥群众工作的优势,深入乡村、城镇,宣传抗日思想,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各地纷纷成立抗日后援会、妇女救国会、青年抗日先锋队等组织,为前线筹集物资、救护伤员、传递情报……

明辨善恶的闽北人民,积极响应共产党的号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许多商人慷慨解囊,捐赠大量物资和资金;农家子弟则踊跃参军,补充抗日队伍;广大妇女日夜赶制军衣、军鞋,为战士们提供后勤保障;青年学生走上街头,通过演讲、演出等形式,宣传抗日主张,唤起民众的觉醒。除此之外,国共两党还共同开展抗日文化宣传活动,创办报刊、组织文艺演出,鼓舞民众的抗战信心,营造了浓厚的抗日氛围。

闽北国共两党合作抗日,不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更彰显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表明,在民族危难面前,团结是战胜一切敌人的力量源泉。昔日的烽火岁月虽已渐行渐远,闽北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历史功绩将永载史册。

时光如水,往事如昨。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那天,徜徉在大洲谈判旧址,耳边犹闻当年国共两党的谈判声,情也悠悠,思也悠悠——树欲静而风不止。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只有摒弃分歧,携手合作,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维护民族的根本利益。

作者:□张桂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