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4

福建省消委会提醒:

警惕直播间“运费刺客”

近期,福建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接到多起反映直播间购物中存在“运费争议”的投诉。消费者在直播中被话术吸引迅速下单,收货时却面临未被告知的高额运费,引发纠纷。

商品的运费竟比商品售价还高

消费者伍先生在某电商平台直播间以49元购买了4尾小锦鲤。主播在直播中承诺使用顺丰、京东等优质快递,且未提及“运费到付”,还不断强调“仅剩最后几单”“优惠即将截止”,营造稀缺氛围。然而,伍先生收货时却被要求支付55元运费,金额甚至超过商品本身。事后他发现,原购买链接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标价399元的新链接,评论区也有不少消费者反映类似遭遇。伍先生向商家投诉要求返还运费,但遭到拒绝。

说好的运费险,退货时却“消失”

消费者于女士在某平台直播间购买首饰时,商品页面明确标注有“运费险”。然而当她申请退货时,却发现运费险并未生效。经多次与商家协商,对方最终同意由她先垫付运费寄回,待商家验收后再退还运费。

为帮助消费者有效识别并规避此类风险,福建省消委会发出以下提醒:

一、直播购物需冷静,关键信息要留存

观看直播带货时,请保持理性,仔细聆听主播对商品价格、规格、配送方式、运费承担方等关键信息的介绍。建议对主播承诺进行录屏或向客服确认,并妥善保存聊天记录、商品链接等证据,以备维权之需。

二、下单之前细查看,异常变动速留证

建议付款前请认真阅读商品详情页。如发现页面信息模糊、价格异常变动等情况,应立即截图存证,并及时联系商家核实。若商家解释不清,建议暂停交易,避免损失。

三、运费价格细考量,理性消费避陷阱

若运费明显高于商品价格,且商家未在售前明确告知运费支付方式,消费者应提高警惕,谨慎下单。

四、他人评价多参考,不良商家要远离

购买前可多浏览商品评价,尤其关注中差评和追评,了解商品实际质量与商家服务口碑。如发现大量消费者投诉商家存在虚假宣传、售后推诿等问题,建议选择其他信誉较好的商家。

五、合法权益受侵害,依法依规去维权

若发生消费争议,应先与商家协商;协商不成可向电商平台投诉,或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消协组织寻求帮助,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直播购物以其直观、互动、便捷的特点,丰富了大众的消费体验。然而,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出现虚假宣传、质量不一、售后缺失等问题。福建省消委会强调,诚信是商家立身之本,各经营主体应依法依规宣传,不得故意隐瞒或误导消费者。电商平台也需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商家管理、完善售后机制,共同营造安心、公平的网络消费环境。

(来源:福建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