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农林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在我市引发热烈反响,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表示,将发挥特色优势,扎根一线,服务“三农”,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作用,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福建农林大学全体师生回信中强调,发挥特色优势,不断提高办学治校水平,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农林人才。“总书记的殷殷期盼,让我们深受鼓舞。”南平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杨銮表示。作为农林大市,南平市人民政府与福建农林大学建立高质量发展战略关系,今年9月,福建农林大学南平校区正式启用。“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按照万人办学规模,高标准推进南平校区二期、三期建设,全面推进双方共建科特派研究院、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等四个特色基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发挥好教育对科技和人才支撑作用,共同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杨銮说。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近年来,顺昌县林业局和福建农林大学等院校合作培养委培生,实行“订单式”培养计划,为基层林业工作持续输送新鲜血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为我们林业工作者践行使命指明了方向,也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心。”顺昌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秀良说,“我们将以回信精神为指引,深化林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积极为年轻干部、林业院校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创造锻炼机会,为‘生态绿军’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让我们倍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邵武市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负责人林邦易表示,“总书记强调要把更多好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为科特派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将继续扎根‘三农’领域,以优秀科特派为榜样,加大新技术推广力度,持续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构建更为紧密的产学研模式,为推进乡村振兴输送更多优质技术。”
“总书记的重要回信,饱含着对农林教育、农业科技以及乡村振兴事业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南平市第十三批科技特派员、松溪县农业农村局百年蔗研究所农艺师张琦表示,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在实际工作中,看到了农民对先进技术的热切渴望,也见证了科技为粮食作物提质增产发挥的巨大作用,切实体会到了将好技术送到田间地头的重要性。今后,将更加坚定地扎根农村,紧密结合农户的实际需求,把专业知识转化为农民容易理解、便于学习的实用技术,让更多的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
多年来,圣农集团与福建农林大学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科研平台、拓宽就业岗位等方面深化校企合作。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农林大学全体师生的重要回信在圣农集团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此为新起点,踔厉奋发,勇于创新,加快推进育种攻关、新品研制等科研项目再创佳绩。“读了习总书记给福建农林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作为一名农业领域科研人员,我倍感振奋。”圣农旗下福建圣泽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育种部高级总经理周源说,“我们将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继续深耕‘三农’,在白羽肉鸡种业方向持续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为保障我国种源安全、生物安全而努力。”
自2019年成立以来,位于邵武的福建华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始终秉持“扎根农业、服务农村、富裕农民”的宗旨,专注于粮食生产。“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科技和人才的重要性。”公司董事长蔡开明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走科技兴农、人才强农之路的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回信精神为指引,进一步加强与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的合作,积极引进更多高水平人才和先进的农业技术,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带动更多农民参与到粮食生产中来,为推进乡村振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既是对我们的殷切鼓励,也为农林学子指明了扎根乡土、服务‘三农’的奋斗方向。”今年入学福建农林大学南平校区的2025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徐诗渺深刻认识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不仅需要专业技术,也需要理解农村、懂得农民的复合型“新农人”。她表示,将以回信精神为指引,在人文社会科学的视野下夯实专业基础,关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乡村治理等方向,努力提升自身能力,为未来融入乡村建设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