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许斌)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创新发展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多种手段,对于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日前,在人民银行南平市分行的积极推动与指导下,兴业银行南平分行参照生物多样性金融标准,成功为南平市某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授信1.6亿元,并首批发放贷款4600万元,专项用于支持南平现代林业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项目建设。该笔贷款为全省首笔生物多样性绩效挂钩贷款,具备极高的创新价值和实践潜力,标志着生物多样性金融在福建的探索取得新突破。
该项目致力于打造集林业科研、生态修复、林下经济及碳汇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通过整合南平市丰富的森林资源、成熟的科技特派员服务体系与金融力量,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贷款创新采用贷款利率与“新增造林面积”等指标挂钩,将融资成本与“新增造林面积”等项目实际成效相挂钩,形成“保护越好、成本越低”的市场化激励机制,为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融合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融资路径。
南平市是福建省重要生态屏障和绿色发展示范区,森林覆盖率持续居全省前列,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被誉为“地球同纬度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最好的地区之一”。南平市已发现并保护了包括中华秋沙鸭、黄腹角雉、金斑喙凤蝶等在内的多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及修大戟等新物种。通过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和强化生态治理,南平的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数量正稳步增长。生物多样性金融试用以来,人民银行南平市分行主动走访金融机构,打通痛点难点;收集项目,形成对接清单,引导金融资源向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精准倾斜。这一系列措施为生物多样性金融试点工作的展开构建了良好的环境,为金融机构创新融资模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确保生物多样性金融政策在南平有效落地。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南平市分行将继续推广生物多样性金融标准,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产品创新和信贷投放,推动金融支持手段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深度融合,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更多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