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3

她深耕农产品流通领域20余载——

让山货“出山”富农家

金秋时节,建瓯市龙村乡吴地村的山林间,饱满的锥栗压弯枝头。傍晚时分,鸿飞果蔬专业合作社门口的空地上,一筐筐油亮饱满的锥栗堆成了小山。合作社理事长黄兰妹的身影在其间灵活穿梭,她一边熟练地查验品质、过磅记账,一边不时接听客商来电。这位不到50岁的乡村女带头人,已在农产品代办领域深耕20多年,以实干和担当为乡亲们铺就了一条增收致富路。

20多年前,婚后的黄兰妹没守着灶台,而是揣着“帮乡亲卖农货”的想法从事农产品流通工作。“那时候连部手机都没有,全靠两条腿、一张嘴,小批量地帮农户牵线。”刚起步时的困难,她记忆犹新。一次,在帮浙江衢州客商收土杨梅时,没经验的她和农户口头定了收购单。结果杨梅大丰收,产量比订单超出几千斤。看着满枝头的果子,客商不要,农户焦急。“那能怎么办,答应的事,就得认。”她一咬牙,自己掏钱把多出的杨梅全买了下来。“当时真是愁得整晚睡不着。”那段时间,她四处奔走,硬是把积压的货处理完了。这次经历,虽然让她吃了苦头,却为她建立了“靠谱”的好口碑。农户都说:“货交给兰妹,我们放心。”客商也认准了她:“找她订货,省心。”

为让好货卖好价,黄兰妹总在琢磨新办法。2005年,她把客商请到自家院子搞“投标竞价”,胜出的客商用现金现场向农户订货。那次竞价后,农产品收购价平均每公斤提高1.2元。后来她又搞起了“分级销售”,按品质给农产品分级定价。今年4月,合作社的优质笋干卖到每公斤47元,常规笋干每公斤36元,总交易额达198万元。“村民和客商都满意,我比自己赚钱还开心。”她笑着说。

2018年,在建瓯市供销社指导下,黄兰妹牵头成立鸿飞果蔬专业合作社,打造“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从种植管理、农技服务,到质量标准、营销方式,全流程实现“四统一”,严格杜绝化肥、农药滥用,从源头保障农产品质量。目前,合作社已吸纳73名农户入社,在她的努力下,实现了“农户愁销路”到“客商上门收”的转变。

为解决保鲜难题,黄兰妹四处奔走,成功申请到10.5万元资金补助,建起了冷库,有效延长了农产品保鲜期,为拓宽销售半径、提升附加值奠定基础。

生意越做越大,黄兰妹没忘了乡亲们。她建了30多个微信群,每天在群里发布货源信息、招募采摘和打包的零工。村民们不用四处找活,看到消息就能报名。这些群不仅打通了销路,更成了带动村民就近就业、增加收入的重要平台。

2019年,她还在合作社内创立“创业・妇女微家”,专门建了“姐妹群”,吸引60多名妇女参与到农产品种植、采摘、分装等环节。谁有活干、谁需要帮忙,在群里一说,有空的姐妹便会立即响应。这里不仅是村里妇女们挣钱的平台,也是姐妹们交流技术、调解纠纷、倾诉心事的“娘家”,黄兰妹也成了大家信任的“好家长”。

在黄兰妹和合作社的带动下,吴地村特色农产品产业实现规模化、高质量发展。目前全村东魁杨梅、油奈、锥栗等种植面积超1.2万亩,产值突破1500万元。合作社在龙村乡设十余个东魁杨梅集中收购点,杨梅上市时节日均收购量达400吨左右,通过统一组织采收和对外销售,帮助农户提升议价能力,每公斤收购价较往年提升2元。

如今,她的足迹早已超越吴地村,遍布龙村乡,甚至延伸到外市。她的客户来自北京、杭州、温州、赣州等地,当年的衢州客商至今还跟她合作。

“现在农产品产量越来越高,我想在村里建一个带冷库的农产品交易市场,让农产品交易更规范、更高效。”黄兰妹说,她已多次组织社员讨论,正积极向上级争取支持,“等这季锥栗收完,就着手推进这件事”。

作为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兴农人”,黄兰妹用坚守与实干,让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也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作者:□本报记者 余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