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3

让“指尖上的艺术”传得更远更好

——记浦城剪纸传承人周冬梅与“剪花嫂”团队

周冬梅(左一)带着浦城剪纸到埃及参加文化交流活动

(受访者供图)

国庆期间,位于福州市的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浦城剪纸展区人头攒动。游客们对“福”文化系列剪纸作品及宫扇、冷萃杯、手拎包等文创产品赞不绝口。“我们在非遗博览苑中,不仅得到一个展示窗口,借着景区的人流量优势,也让更多的中外游客了解浦城剪纸文化。”剪纸(浦城剪纸)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周冬梅说,最近,已有多家企业负责人联系咨询如何定制剪纸文创产品。

带着作品走出去,才能够让更多人认识宝贵的浦城剪纸文化。

前不久,周冬梅受福建省文旅厅邀请,到香港参加了文化交流活动。在当时的暖场节目中,剪纸艺术和歌舞节目相融合,独特的表演形式令人眼前一亮。“当天,为呈现最佳效果,我们在出发前几天创作了融合香港和福建两地文化元素的‘福’文化剪纸。”周冬梅说演出前夕,她通宵设计出剪纸纹样,第二天一早,又和“剪花嫂”们接力剪制作品。“演出时,台下观众赞许的目光让我充满喜悦和自豪。”周冬梅表示,那一刻,传承、推广非遗文化的成就感、幸福感也油然而生。

“台前是一个人‘发声’,但幕后是整个团队的托举。”周冬梅说,目前,20余人的“剪花嫂”剪纸坊团队始终保持着一心一意做好一件事的氛围;这也是她全身心投入推广浦城剪纸文化,历经辛苦却甘之如饴的动力。

周冬梅告诉记者,过去,浦城剪纸文化传承主要靠“老带新”;如今,老一辈主动征求年轻一代的意见,让剪纸作品与时俱进,契合新消费群体的审美与需求。“90后”“剪花嫂”王旭提出把卡通元素融入创作的建议。“这几年,‘金蛇纳福’‘福娃’等含有卡通元素的作品不仅深受消费者喜爱,还被广泛运用到茶叶包装、灯光工艺品等中。”周冬梅分享,在埃及交流时,带去的卡通哪吒剪纸等作品供不应求。

走出去后,亮相更多、眼界更宽、思路更开。近年来,在做好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创产品定制订单的同时,“剪花嫂”团队也承接高校校庆文创、企业LOGO定制等。目前,剪纸图案还被一些科技公司、茶企等使用。

据了解,为了让企业放心使用,“剪花嫂”团队在版权上下功夫——已为2000多幅作品申请了版权。“版权在剪纸的转化运用中非常重要。”周冬梅说,这不仅是对劳动成果的保护,在商业活动中,作品有版权,企业才能合法、安心使用。最近,“剪花嫂”团队与高校合作开发小程序,未来客户能够在线上浏览剪纸作品及版权证书等。

这几年,“剪花嫂”团队在持续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同时,也在运营上寻求新的尝试和突破,推动剪纸文化与茶文化结合等。

“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路上,有高光时刻,也难免有低谷。”周冬梅说,我们都在积累、酝酿,等待机会“绽放”,展现浦城剪纸更多的应用场景和发展前景。

作者:□邱春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