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四贤”又称“闽学四贤”(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如同闽地文化星空中最明亮的星辰。其中朱熹集理学之大成,被后世尊为孔孟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宗师。他所著的《朱子家训》虽仅寥寥数百字,却在千年之后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为当代人的立身处世提供着温暖的指引。
朱熹承袭了杨时、罗从彦、李侗等先贤的理学思想,系统总结并创新性地发展了儒家学说,创立了影响深远的程朱理学。近年来,朱子文化研究焕发出新的生机。2024年,在南平市举办的朱子文化系列活动,让更多人有幸近距离感受这位先贤的思想魅力。
朱熹《朱子家训》作为传统家训文化的瑰宝,其价值在今日愈发彰显。《朱子家训》中“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等智慧在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家庭教育的温度与深度,始终关乎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未来。
翻开《朱子家训》,我们仿佛听见一位智者在娓娓道来家的真谛。对于父母,他主张“慈”“教”并重——父母对子女的疼爱要恰到好处,既不能缺少温暖,也不能流于溺爱。对于子女,他强调真心实意的“孝”——不仅要奉养父母,更要给予精神上的关怀与尊重。夫妻之间,他倡导“和”与“柔”——相互体谅,温和相待。兄弟之间,他讲究“友”与“恭”——友爱互助,和睦相处。这些朴素的家常道理,至今依然散发着人性的温度。
走出家庭,步入社会,《朱子家训》的智慧依然相伴左右。“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教导我们保持谦逊的美德;“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提醒我们常怀宽容之心;“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启迪我们以理性化解矛盾。这些处世之道,如同一位循循善诱的师长,在人生的各个路口为我们指点迷津。
最令人感动的是,《朱子家训》将道德修养比作“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认为品德是每个人每天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谆谆告诫,如同春雨润物,在细微处塑造着人的品格。这种对善的执着追求,恰如孟子所言:“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相信善良是人性中最自然的本真。
如今,当我们重读《朱子家训》,会发现这些古老的智慧并未因时光流逝而褪色。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