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4

初心守正铸就先锋本色

——记建瓯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苏单

以法治初心照亮公正之路,她是法律监督的执灯者;用担当锐气啃下一块块“硬骨头”,她是疑难要案的攻坚者;在案卷迷宫中抽丝剥茧还原真相,她是公平正义的守护者。从法庭上的精准指控到办公桌前的细致阅卷,都镌刻着她“如我在诉”的共情与“永不止步”的执着。

她就是建瓯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苏单,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检察青年的使命与担当。今年34岁的苏单是一名标准的“90”后,2013年入职建瓯市检察院以来,在第一检察部的侦查和公诉岗位上扎根十余年,参与了上百起案件的侦破和起诉。近期,她在南平市检察机关“青春燃情练赛暨职工技能竞赛活动”中斩获“优秀公诉人”“优秀论辩奖”的优异成绩。

“法治初心”的追光人

“检察官,那四万块是我女儿的学费啊……” 电话里,被害人带着哭腔的声音断断续续传来,每一个字都像重锤敲在苏单心上。那是她承办的一起盗窃案时难忘的开端。这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矢口否认,现场没有直接旁证,丢失的现金仿佛凭空消失。

放下电话,苏单没有急着对照法条下结论,而是起身走向案发现场。三天里,她把案卷翻得边角发卷,将监控画面逐帧拆解,终于在一堆看似无关的线索里找到了 “突破口”:嫌疑人车辆停留时间与失窃时间完美吻合,行车轨迹恰好覆盖了被害人描述的 “可能经过的小路”,再加上沿途商铺的模糊影像佐证,一条完整的证据链悄然成型。当苏单将这份 “铁证” 摆在犯罪嫌疑人面前时,对方紧绷的肩膀终于垮了下来,低声承认了盗窃事实。

这是苏单扎根检察一线多年来的一个缩影。“检察官从不是冰冷的法条执行者,而是在案卷迷宫里追光的人。”苏单说,她的职业理想,就是用 “求极致” 的执着,把司法的温度送到百姓心坎上。

“司法公正”的守护者

作为刑事检察条线的骨干,苏单的办案履历从不缺惊心动魄的 “硬仗”,那些 “硬骨头” 案件,在她这里总能被细细拆解、稳稳拿下,而每份案卷里藏着的,不仅是罪与罚的较量,更是她对 “司法公正” 四个字的极致坚守。

在一起重大责任事故案中,苏单在阅卷时发现侦查机关对关键证人的询问少了一个签名。看似微小的程序瑕疵,在她眼里却是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的大事。“刑事办案里没有‘小事’,一个签名的缺失,可能让整个证言的效力打折扣,一旦庭审时被质疑,之前的努力都可能白费。” 苏单说着,立刻翻出案件材料重新核对,确认这处疏漏后,没有等、没有拖,而是连夜坐在电脑前拟写《补查提纲》。她连夜拟好《补查提纲》后,第二天一早就赶到侦查机关沟通,逐项说明补正方向,甚至陪着侦查人员重新找证人核实。7 天里,她提前介入引导侦查,跟着跑现场、核细节,终于让证据链严丝合缝,既守住了案件质量的 “生命线”,也没让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打折扣。

近两年来,苏单承办了 217 件案件,涉及362 名当事人,从故意杀人案的罪与罚,到电信诈骗案里的钱与情,再到涉众型经济犯罪中的利与责,每一起都标注着 “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的底线。

“不留情面”的法律卫士

在法律监督的漫漫长路上,苏单更像个 “不留情面” 的卫士。她总说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哪怕是卷宗里一行模糊的记录、同步录音录像里一秒反常的沉默,都逃不过她的眼睛。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 2024 年初那起跨国敲诈勒索案,涉及29 名被告人、10 余个省份的被害人、巨额的跨境流转资金、藏在境外服务器里的证据…… 她白天埋在 80 余册卷宗里,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 100 余条关键证据节点,理清错综复杂的犯罪链条;晚上抱着电脑和技术部门对接,一次次尝试恢复被删除的电子数据,一遍遍沟通跨境协查的细节。为了帮助被害人追回损失,她和专案组逐人分析被告人的财产线索,联合公安机关冻结 10余个涉案账户,最终追缴回300余万元赃款。庭审那天,她穿着检察制服,条理清晰地出示证据,温和却坚定地驳斥辩解,看着 29 名被告人陆续认罪认罚,她知道,这不仅是一起案件的落幕,更是对无数被害人的交代。

近两年来,苏单在承办案件的过程中,违法事项被一一揪出:有非法取证的,她立刻要求重新固定证据;有超期羁押的,她第一时间督促变更强制措施;有涉案财物处理不当的,她制发《检察建议》堵住漏洞。

从法庭上的唇枪舌战到办公桌前的细致阅卷,从对侦查活动的精准监督到办案过程的精益求精,苏单用一个个扎实的案件,一项项创新的举措,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检察干警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先锋本色,为检察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作者:□本报记者 龚祖雁 通讯员 张一昕 张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