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柔的风里,总藏着这样一种“做自己”的热烈之花——那便是三角梅。
三角梅从不是温室里的娇客,它把四季的寻常日子,酿成了不期而遇的惊喜。或许是一夜骤雨过后,街道隔离带里的苍翠突然炸开一片艳红;或许是晨光漫过街角时,居民小院的墙头悄悄垂落几缕粉白。在闽南,连海边石屋的斑驳墙面上,都有它葳蕤的身影攀援,把盐腥的海风,都染成了温柔的颜色。它从不负时光的期待,也从不吝啬给人细碎的感动,一簇艳丽的颜色撞入眼底,猝不及防便触到了心底最软的角落。这份美好,恰如汪曾祺笔下“寻常日子里的小欢喜”,不必刻意寻觅,却总在不经意间,让平凡的生活有了光亮。
为了把这份惊喜留在身边,好几年前,家中阳台一隅也栽下了几株三角梅。每当阳光充足的日子,花苞便从绿叶间跳脱而出,一簇簇、一片片,渐渐连成连绵的花瀑。花朵看似柔弱,却坚定地牢牢占据着枝头。有风时,花束轻摇,仿佛能把世间的苦难与酸楚都轻轻接住,再悄悄融化在花影里。有花为阴,连寻常的日子都多了几分诗意——读书冥想时,它是额前的一缕宁静;休憩品茗时,花气漫过杯沿,便觉心头浮躁渐消,沉静笃定,与愁绪中的自己握手言和。
养护三角梅的过程,像是一场关于生活的修行,藏着最朴素的哲学。要它开得疏密有致,便要时常不怕可惜地修剪,剪去杂乱的枝条,让每一根枝条都有充足的空间接受阳光的照拂,互不干扰,各自“修炼”,并依势适时控水,方能迎来满树繁花。这多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正如周国平所说:“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适度的留白、恰当的边界,不是疏远,而是让彼此都能在舒适的空间里生长,最终成就一段美好的相处。
而等待花开的过程,更教会人沉潜的意义。寒冬时,它收敛了所有锋芒,在枝干里默默蓄能,春日一至,便循着暖意抽芽、长叶、开花。这正如每个默默努力的人,那些无人问津的日子,那些独自坚持的夜晚,都不是停滞,而是为了某一天的绽放积蓄力量。生命之美,美在自身的坚韧与对未来的期待。
此时,阳台里的三角梅缀满枝头,温柔地“注视”着我的生活。忽而抬首回望,花本无言,却总教会我们思考。要感谢它多年的陪伴,总是让我充满期许地去拥抱每一段花开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