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4

凤头,我的第二故乡

记得春暖花开时节,我怀着激动与感恩的心情,再次回到被誉为“闽北小红都”的政和县凤头村,瞻仰中共政和第一支部旧址、中央苏区政和历史展示馆,并参观楠木林景区。所见所闻,令我感慨万千。

沿着宽敞的水泥路进村,“红色凤头,中央苏区”的宣传牌格外醒目,当时看见许多村民忙碌春耕的身影,深感老区人民可歌可敬更可亲。

二十多年前,我曾在凤头驻村半年,早已将这里视为第二故乡。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我深厚的记忆。我时常聆听村民讲述杨则仕、陈贵芳等先辈的革命故事,内心深受震撼。其间,我参与了“第一党支部旧址”的修缮与展陈工作,为其成功申报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尽了一份心力。每当想起这些,我都感到无比充实。此后,我也多次返回凤头,无论是组织义诊还是送去墨香,皆是我对这片红色热土不变的牵挂。

凤头村历史底蕴深厚,不仅是宋代以来的文化名村,更是一片被革命烈火洗礼过的红色热土。从这里走出的“三葵教授”是凤头文脉的骄傲,而杨则仕、陈贵芳等革命志士则在此点燃了斗争的星火。1929年,闽北最早的党组织之一——中共政和第一支部在此诞生,领导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使凤头赢得了“闽北小红都”的声誉。从三年游击战到北上抗日,再到迎接解放,这里始终“红旗不倒”。为使革命精神薪火相传,凤头的红色旧址得到了精心保护。

2019年,崭新的“中央苏区政和历史展示馆”落成,与古老的革命标语、白墙黛瓦共同诉说着过往。我多次作为向导,目睹一批批参观者在此间睹物思人,心灵深受涤荡。如今,行走在古巷中,红军标语依旧醒目,而新建的展示馆则用现代方式延续着红色记忆,历史与当下在此刻交汇,每次走进展厅,触摸那些文件袋、马灯、长枪,仿佛能听到当年的枪声与呐喊,令人心潮澎湃。

站在展示厅外的空坪上环顾,但见绿树成荫,新叶吐翠,丛花送香,令人心旷神怡。尤其是那一片片盛开的映山红,红得似火,艳如朝霞,格外引人注目。这非凡的红色,宛若革命志士的热血所染,象征着先烈精神的永存。

这里红绿交映,底蕴深厚。盛夏步入楠木林,三千余棵古木参天,浓荫蔽日,清风拂面,是天然的氧吧。沿栈道而行,可近观古树,静听鸟鸣。登高远眺,茶山、竹林、良田与座座新房尽收眼底,红色凤头在新时代展现出勃勃生机。每次归来,凤头总能给我新的惊喜。昔日,老区人民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今日,他们继续发扬光荣传统,深耕特色农业,守护绿水青山,更将古楠木林打造成国家4A级景区,推动红旅绿经融合发展,让家乡焕发新颜。

如今,凤头已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年接待游客近十万人次。人们来此追寻红色足迹,感受生态之美,无不为这片土地的深厚底蕴与崭新面貌所赞叹。革命精神,薪火相传。相信踏着新时代的节拍,奋发有为的凤头人民必将谱写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系杭州南平商会宣讲员)

作者:□陈颖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