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参观朱子书房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近日,《近思录》导读系列讲座第十二讲在建阳区考亭书院如期开讲。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汤元宋引领听众穿越千年,在卷十一“教学之道”与卷十二“改过及人心疵病”的字里行间,探寻儒家“教”与“学”的真谛。
将古代智慧与现代教育理念巧妙对照,让抽象的经典论述化作可触可感的生活智慧,《近思录》导读讲座像一座连接古今智慧的桥梁。自去年11月启动以来,建阳已成功举办十二讲《近思录》导读系列讲座,这无疑成为建阳区推动朱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缩影。
“一座建阳城,半部宋代史”。建阳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故里,朱子的一生,与建阳有着不解之缘。
青年时期的朱子以“建阳籍”学子参加科考及第;不惑之年的朱子在建阳马伏为母守墓,并创建了他生平第一所书院——“寒泉精舍”,朱子在建阳守孝、治学、授业,初步构建其理学思想,完成了《论语精义》《近思录》等10部186卷著作;朱子晚年定居建阳考亭讲学,创立了人生中的最后一所书院——“竹林精舍”,后改名“沧洲精舍”,四方学子不远千里负笈到考亭求学问道。淳祐四年(1244年),宋理宗赐“沧洲精舍”更名为“考亭书院”,考亭书院成为当时“全国的学术研究和教育中心”,带动了各地理学和书院以及整个中华文化的空前发展,形成了学术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考亭学派”,建阳成为了朱子理学集大成之地。
悠悠文脉,熠熠生辉。如何让文脉的滋养不止于书院高墙内,而悄然浸润于百姓的寻常生活中?
在刚刚过去的“双节”期间,考亭书院举办“千载文脉 朱子在兹”共读经典活动。众多阅读爱好者与游客齐聚朱子书房,诵读《近思录》等朱子经典,在琅琅书声中对话先贤。
这古今交融的蓬勃生机,源自当地对文化根脉的精心守护。
“我们坚持以‘打造一个核心品牌、建立一套规范礼仪、组建一支专家团队、开展一系列品牌活动’的‘4个1’工作机制为统领,系统推进朱子文化传承体系建设。”建阳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建阳聚力打响“千载文脉 朱子在兹”文化品牌,从环境提升、学术支撑、传播推广等多维度系统塑造朱子文化标识。
组织拟写《朱子礼仪传习项目方案》,推进礼制当代化、仪式化传承;建设“朱子书房”,让朱子文化典籍的书香盈满阅读生活;积极引进高层次专家资源,成立考亭书院学术委员会,强化智库支持;设立国际儒学联合会朱子研修基地、中国侨联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持续举办“山长带你读朱子”、考亭讲坛、《近思录》系列讲座、朱子《小学》读书班等特色传习活动。
在保护中传承,在融通中发展。无论是考亭书院的精彩讲座,还是寒泉精舍的趣味研学,亦或是朱子书房的丰富藏书,在建阳,人们可以从典籍中读懂朱子,在生活中亲近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