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素有“地球同纬度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最好的地区之一”的美誉。境内已发现了包括中华秋沙鸭、黄腹角雉、金斑喙凤蝶等在内的多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及“修大戟”等新物种。通过持续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加强生态治理,南平市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数量实现稳步增长。
人民银行南平市分行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金融支持深度融合,围绕“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健全工作机制、推动金融产品创新”三大方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生物多样性领域的信贷投放,助力生物多样性工作试点在南平顺利开展,推动生物多样性金融从“概念”走向“实践”。
搭建平台,畅通信息共享渠道
人民银行南平市分行组织召开“生物多样性金融服务标准落地情况座谈会”,牵头制定《南平市取水权抵质押贷款指导意见(试行)》等多项创新政策;联合市发改委、生态环境局、林业局等部门,推动生物多样性项目信息共享,形成“2025年南平市生态环境、可持续旅游项目清单”,涵盖2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超百亿元,该清单推送至金融机构后,实现项目信息与融资需求高效对接。
截至8月末,据不完全统计,南平市生物多样性相关贷款余额达140.62亿元,其中可持续农业余额34.24亿元、可持续林业余额63.23亿元,自然保护地建设和保护性运营余额14.6亿元,可持续旅游余额8.67亿元,资源循环利用等其他19.88亿元。
建立机制,嵌入绿色金融考核
近年来,人民银行南平市分行积极推动将生物多样性金融纳入地方法人银行绿色金融评价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在绩效考核中增设“生物多样性贷款增量/增速”指标,提升服务积极性。
同时,该行联合市林业局依托“林业一县一数库”平台,推动金融产品上线“林业一张图”电子服务平台,实现林业资源与金融资源可视化对接,激活林权质押融资功能。
截至8月末,南平市林权抵押贷款余额48.49亿元。引导金融机构设立绿色审批通道、专项信贷额度、内部资金定价优惠等机制,提升金融服务质效。部分机构已启动探索“生物多样性效益”贴标工作;建阳区联社与建阳区国有林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林下经营主体成功集体签署“福林-林下空间贷”2600万元授信协议,专项用于支持林下小白茶、中药材等林下作物种植和森林旅游等,目前,已发放贷款147笔,共计1057万元。
推动创新,突破生态资源融资瓶颈
人民银行南平市分行指导金融机构创新推出以“取水权”“碳汇权”“林权”等生态权益为抵质押物的信贷产品。联合各部门出台取水权融资政策,指导兴业银行南平分行以取水权为质押,向福建省大红袍饮料有限公司授信4590万元,打通“水资源-资金流”转化路径。
该行引导金融活水支持全国首笔河湖碳汇交易完成,实现碳汇价值变现,指导农行南平市分行为持有该碳汇企业提供碳汇挂钩贷款1000万元,进一步挖掘河湖碳汇金融属性。
此外,支持森林高质量发展,指导兴业银行南平分行为南平市绿发国有林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投放2.26亿元贷款,支持森林质量提升,覆盖森林面积10.42万亩。有力支持了林下种养殖、“以竹代塑”等生态产业的发展。
下一步,人民银行南平市分行将继续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推动更多金融资源投向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支持南平市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助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许斌 何馨雨 屈雅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