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3

南平市建阳区寿宁商会谱写服务民企新篇章——

“四好”力量赋能 携手同行致远

建阳寿宁商会第四届第一次会员大会

开展主题党员活动

走访会员企业,解决实际难题。

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红色基因融入商会发展

武夷山下,建溪之畔,一股来自商会的“四好”力量,正悄然激活闽北民营经济的一池春水,一次次的双向奔赴,联通建阳和寿宁,谱写了两地发展新篇章。这就是南平市建阳区寿宁商会。

建阳区寿宁商会自2013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承“提升商会形象,维护会员权益,整合多方资源,谋求更大发展”的宗旨,以“政治引领好、队伍建设好、服务发展好、自律规范好”为目标,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服务赋能、反哺社会、制度筑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并于2021年荣获全国“四好”商会称号。

举旗定向:党建引领筑牢发展根基

走进商会办公室,墙上一张张党员活动照片记录着红色基因融入商会发展的轨迹——

2024年“七一”前夕,建阳区寿宁商会和共建单位崇泰街道濯锦社区组织党员赴武夷山开展以“追寻前辈足迹,牢记初心使命”为主题的“庆七一”主题党日活动。

2025年7月3日,商会党支部组织党员前往中央苏区纪念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在缅怀革命先烈的过程中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

商会党支部书记范圣贤介绍,2018年,中共寿宁县驻建阳流动党员支部委员会成立,现有流动党员25名,党支部党员8人,配备专职党建指导员,构建“党建+商会”双促机制。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建示范企业”,推动党员在企业发展、公益服务中发挥模范引领作用,激励广大会员企业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实现新发展。“商会通过常态化开展主题党日、红色教育等活动,不断增强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为商会发展筑牢坚实的思想根基”。

聚力赋能:从“乡情联谊”到“价值共创”

“服务立会是我们商会的宗旨”,建阳区寿宁商会秘书长郭正雄介绍,一直以来,商会都坚持以平台建设提升工作质效,从线下互访到云端联动,商会构建起“线上+线下”双轨服务平台,全面提升为企服务效能。

线下互访是必不可少的“规定动作”。建阳区寿宁商会定期组织会员企业开展互访交流活动,让会员企业深入了解彼此的经营状况、产品特色和发展需求,为企业间的合作创造机会。每年组织不少于14次的会员企业互访活动,涉及制造业、商贸业、服务业等多个行业领域,促成了数十项企业间的合作项目。为会员企业搭建融资桥梁,累计帮助会员企业解决融资需求达数千万元。

同时,商会积极与异地商会、兄弟商会、行业协会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组织会员企业参加各类行业展会、商务考察活动,拓宽企业的市场视野和业务渠道。在与异地商会的合作交流中,为会员企业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帮助企业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去年初夏时节,水蜜桃开始挂果。商会在走访中,发现会员企业元笙农业面临水蜜桃滞销难题。商会立即启动“产销对接计划”,依托全国异地商会网络,搭建23家超市直供渠道,协调冷链物流资源,助力销售水蜜桃和芙蓉李,销售额突破百万元。

元笙农业负责人刘梅生回忆说:“水蜜桃皮薄柔软,对物流要求极高。商会帮我们联系了全国各地乡贤开办的大型超市,实现产地直供,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除了打通销售渠道,商会还定期组织各类培训活动,邀请行业专家分享前沿知识与实战经验,内容涵盖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多个领域。

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商会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创新服务模式。开发商会专属的APP和微信小程序,整合了会员企业信息、行业动态、政策资讯、供求信息等功能模块,为会员企业提供便捷的线上服务平台,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

两地筑梦:双向奔赴联通两地发展

寿宁高山云雾间,下党乡的生态农业基地里,农户们忙着采摘茶叶、菌菇,脸上洋溢着增收的喜悦。建阳区寿宁商会常务副会长吴玉莲表示,商会始终秉持“源于社会,回报社会”的理念,在寿宁县下党村建设的“商会扶贫车间”,吸纳村民就业154人,人均年增收2万元,实现了从“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发展”的转型。

今年4月8日,商会新一届领导班子走进建阳区水东村、寿宁小区,开展“爱意情意浓,敬老行善举”公益活动,为高龄老人送去生活物资。5月9日,商会还与建阳监狱开展寿宁籍服刑人员帮教活动。近年来,商会组织会员企业采购寿宁当地农产品价值达200万元,以实际行动诠释责任担当。

跨越山海的隔阂,商会积极推动在潭创业的寿宁企业家扎根建阳这片“第二故乡”。会员企业主动参与建阳返乡创业青年联盟,在“回家乡来·助乡村兴”青年夜话经济座谈会上建言献策,为当地发展注入新思路。

商会更将寿宁“新农人”回村工程的成功经验引入建阳实践。近年来寿宁吸引1.5万名“新农人”返乡发展特色产业,有效破解农村“空心化”难题。商会从中汲取智慧,推动会员企业探索“商会+乡村”帮扶模式的跨区实践,将寿宁在硒锌产业、高山茶叶等领域的成熟经验,与建阳的建盏、白茶、生态旅游等特色资源相结合。

人才是发展的关键,建阳区寿宁商会积极为建阳、寿宁两地的青年才俊搭建互动平台。一方面,商会对接建阳团区委组织的返乡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优先为寿宁籍学子提供在建阳会员企业的实习岗位;另一方面,也推荐建阳青年走进寿宁,感受“新农人工作室”的创业氛围,参与红色研学与古村文旅项目。

固本强基:优化运行机制为商会护航

制度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护航商会发展的光。建阳区寿宁商会90%会员满意度,来自规范的制度保障。

“我们建立了轮值会长制度。”寿宁商会会长王美兰介绍,该制度由副会长以上会员轮流担任轮值会长,参与商会的日常管理和决策,以增强会员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除了轮值会长制度,寿宁商会在制度革新方面的探索可圈可点:近年来,商会修订《章程》,新增服务效能评估、会员权益保障等条款,推行秘书处绩效考核体系。2025年创新推出“会员信用评价体系”,通过第三方机构开展信用评级,评级结果作为融资对接、项目推荐的重要依据,有效规范行业秩序。商会还推行项目化管理,将商会的各项工作分解为具体的项目,明确项目负责人和工作目标,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展望未来:深化融合共绘新图景

2024年3月29日,南平市建阳区寿宁商会第四届第一次会员大会举行,新任会长王美兰接过“接力棒”。在商会会员大会上,王美兰郑重表态:“今后,商会将继续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建阳、寿宁两地政府、会员企业的沟通,为两地经济交流与合作牵线搭桥,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昔日在浙闽边界奔波的供销致富车,曾将两省间的农副产品带出大山,谱写省际合作佳话。如今,商会将继承发扬这种协作精神,既助力“寿宁硒锌绿谷”的农产品通过建阳商贸网络走向更广阔市场,也推动建阳的建盏匠心与寿宁的古村风韵在文旅融合中碰撞出新火花。

“四好”是荣誉,更是责任。扎根闽北十余载的建阳区寿宁商会,正以党建铸魂凝聚力量,以服务创新赋能发展,以责任担当回馈社会,在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砥砺前行,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本组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者:□本报记者 卓茹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