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7

12年、50米绳、10公斤装备、3吨垃圾——

武夷悬崖上的“清道夫”

清晨6时,天游峰峦还未苏醒,半山亭传来金属扣环的脆响——那是56岁的衷树贵在腰间系好安全绳锁扣的声音。

“检查绳索、卡扣,确认锚点牢固,提前看好放绳路线和落脚点。”衷树贵一边重复着准备流程,一边向身边的队员武汉斌细细叮嘱。记者的目光落在他手中的那根安全绳上:约20毫米粗、50米长的绳身,表面已磨出深浅不一的斑驳痕迹。

说话间,衷树贵翻过护栏,双脚踩在陡峭的崖壁上。他握紧绳索缓缓向下沉降,一手抓着崖壁凸起的石块保持平衡,一手探向石缝,将散落的纸巾、果皮一一拾起,不时调整身体的幅度,稳定重心。山风猎猎,他的额角却渗满细密的汗珠,黝黑的面庞隐隐闪着微光。

“我负责天游前山的高崖清洁作业,这一片山崖有5个地方要放绳。”衷树贵从半山亭转战回音桥,进行第二次放绳。不过半小时,绑在腰侧的垃圾袋已装得半满。

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武夷山景区每年接待数百万游客。尽管景区沿途遍布垃圾分类回收点,仍有少数游客随手丢弃饮料瓶、塑料袋与果皮。这些垃圾一旦滑落崖壁,清理难度极大。2013年,衷树贵从天游保洁队伍的前辈手中接过“高崖清洁工”的担子,也接过守护这片绿水青山的沉甸甸责任。

“倾斜式下降全靠手劲拽着绳子,特别考验臂力,着力点必须找准。”谈及作业难点,他开双手——粗糙的掌心老茧叠着老茧,指节因常年用力而格外突出。“天冷的时候,手僵了就更费劲;春天崖壁潮湿易滑,清理难度也会比平时大不少。”这双手,正是他与崖壁较劲的最好见证。

天游峰海拔408米,888级台阶蜿蜒向上,约330米路程。衷树贵每天都要登山巡查三遍以上,轻车就熟的他,半小时就能走一趟来回。当游客沉醉于奇峰兀立、云雾缭绕的丹山碧水间时,他正扛着10余公斤重的安全绳和锁具等装备,在悬崖间“行走”,一次又一次放绳、清理、收绳,动作循环往复,风雨无阻。

“大半个月下去一趟,每趟放绳五六次,最少能捡15公斤垃圾。”高崖作业既拼体力,也拼胆量、细心。12年来,衷树贵凭着一股韧劲“扎根”崖壁,不仅用废了3根安全绳,更徒手捡回一袋又一袋垃圾,累计重量达3吨。

“工作总要有人做嘛,看到哪里脏就下去清理,早走习惯了。”常年在悬崖峭壁间奔忙,忍脏累、冒风险,他却始终觉得这份工作充满意义,“崖壁上的垃圾会发臭、污染环境,还破坏我们国家公园的景致。”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朴实的笑容:“哪天没有垃圾捡了,我就可以退休了。”身系一根绳,心系一座山。简单的心愿里,是对“山常绿、水常清”最深的期盼。

指针滑向8时,九曲溪上响起竹篙拨水的“欸乃”声。迎着朝阳,衷树贵擦去额头滚下的汗珠,俯身背起满满两袋垃圾,稳稳地迈步下山。阳光洒在他布满老茧的手上,也洒落他身后愈发青翠的山峦间,徐徐铺展开一幅人与山相依的画卷。

“只要身体还吃得消,我就一直干下去。”质朴的话语随着山风传开,里面积攒着12年的坚守,也藏着他对这片世界遗产地最深厚的热爱。

作者:□本报记者 张筱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