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区西门外考亭湖畔的破石村,静立着一棵千年古樟。树干粗壮,需数人合抱。随着岁月流逝,树心逐渐中空,当地村民便在树洞中安放了一尊象征乡土安宁的塑像,以此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令人称奇的是,古树在自然生长中逐渐合拢,将塑像包容其间,唯留一处天然形成的树隙,可供瞻仰。如今古树苍劲挺拔,与塑像相映成趣,成为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见证。
麻沙镇作为建本文化之乡,不仅书香绵长,更有一片生机盎然的楠木林。七月炎夏,我步入林中,顿觉清凉扑面。林木参天,枝叶交错,形成一片自然的清凉世界。林间小径蜿蜒,可见村民绘制的历史人物画像,为这片绿意增添人文气息。林边设有消防池,外围荷塘涟漪,村民闲坐亭中,自豪地介绍这片楠木林为宋代乡贤所植,历代乡民悉心管护,形成了爱树护林的淳朴民风。
我的家乡水吉镇以建盏闻名,而镇后的青田村更有一片被世代守护的平原林。村民自古立约共护林木,将护林育林融入日常生活。村后山峦叠翠,林木葱郁,不仅为村庄增添秀色,更在后来国道改建中发挥了重要的生态防护功能。
建阳乃至南平各地,常见历代栽植的防护林。这些林木多位于山川要冲,历经风雨仍巍然屹立,成为护卫田园宅舍的绿色屏障。古时乡贤重视生态建设,常通过植树造林改善环境,这些林木至今仍荫庇着这方水土。
黄花山街道如今绿树成荫,樟树列植,夏日浓荫蔽日,秋来红叶缤纷。这些树木源自数十年前当地干部群众义务植树之举。经过岁月培育,昔日的幼苗已蔚然成林,为城市增添盎然生机。
福州街心公园立有张伯玉塑像,这位建阳先贤在北宋时任福州太守,大力推行植树,为“榕城”美誉奠定基础,其绿化情怀与建阳人历来重视生态的传统一脉相承。
自古以来,建阳人既重读书明理,也重植树育人。植树虽为平常之事,其生态价值却惠及千秋。建阳以建本、建盏等文化瑰宝闻名于世,而这一簇簇由世代乡民精心管护的绿色画卷,同样是这片土地上值得珍视的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