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4

松溪县检察院深化数字检察战略在“四大检察”领域的全面应用,赋能法律监督提质增效——

为检察工作注入“数字动能”

“自主探索构建的‘环境保护税’和‘车辆形式查封’等法律监督模型专项工作经验做法被上级检察院采用;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办理的高标准农田案件参选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典型案例。”昨日,松溪县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郑岚清告诉记者,该院以机制建设、模型建设、应用建设持续推进数字检察战略发展,交出了一份以“数据跑路”替代“人工跑腿”的法治答卷。

据介绍,2023年以来,松溪县检察院深入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的数字检察理念,聚焦“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新时代检察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积极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辅助司法办案,围绕群众关注的痛点难点问题,构建法律监督模型,筛查案件线索,推动检察工作实现从“被动受理”向“主动挖掘”的转型。

为了推动数字检察在“四大检察”领域的全面应用,松溪县检察院将数字检察列为“一把手工程”,制定《数字检察工作实施方案》,组建1个数字检察专班,划分公益诉讼、刑事检察、刑事执行检察3个模型研发应用小组,构建“专班统筹布局+部门实践运用”机制。此外,松溪县检察院主动对接县税务、住建、法院、公安等单位,通过座谈协调建立常态化数据共享机制,共获取取保候审、财产刑执行、环保税缴纳、施工许可等关键数据1784条,为后续建模应用储备了“数据粮仓”。

针对检察履职中发现的,车辆虽已被法院查封但未实际控制的情形,松溪县检察院构建了一套“车辆形式查封”监督模型,通过大数据检索及卷宗核实,筛查监督线索并制发检察建议。一方面督促法院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相关工作,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另一方面督促公安机关交管部门积极配合法院对查封车辆的实际控制,解决车辆“纸面查封易、实际控制难”的问题。

“环境保护税”监督模型则是通过自主研发的大数据对辖区内涉环境保护税企业进行全面筛查,发现因主管单位之间信息衔接不畅、职责划分不明,导致部分在建工程项目存在未依法及时缴纳环境保护税等情况。获取到线索后,松溪县检察院运用多种调查方式固定证据,明确未缴税的主要原因,查实数家企业欠缴环境保护税事实,并向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完善涉环境问题信息移送工作,保证环境保护税应收尽收。

“不仅要建好用活自主模型,而且要让最高检的‘通用模型’适配本地需求。”松溪县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检察工作要紧扣“四大检察”业务需求,以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深度应用为抓手,精准运用最高人民检察院大数据平台“违规异地执法管辖权线索研判”“取保候审超期”“取保候审保证金”“财产刑”“政治权利刑罚执行”等5个法律监督模型,并将模型进行本地化改造,让数据监督更“接地气”。通过改造后的模型,松溪县检察院精准筛查出63条案件线索,发出6份纠正违法通知书,推动司法程序规范运行。

从“人工筛查”到“数据画像”,从“个案办理”到“系统治理”,松溪县检察院正以数字检察战略为引领,持续将数据优势转化为监督效能,为松溪县法治建设注入“智慧动能”。截至目前,松溪县检察院累计构建各类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7个,运用最高检平台监督模型5个,共成案17件,办理案件13件。其中,创建的多种法律监督模型在省、市级检察机关的竞赛中获奖。

作者:□本报记者 龚祖雁 通讯员 巫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