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借助手机APP隐蔽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大肆开展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严重侵害金融消费者财产安全,扰乱金融市场秩序。为切实防范相关风险,保障广大群众“钱袋子”安全,现发布如下风险预警提示:
常见APP非法金融活动套路
仿冒正规机构诈骗:仿冒、抄袭国企、政府扶持项目或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官方APP的图标与名称,骗取用户信任。其中部分APP未在境内合法应用商店上架,也未在电信主管部门备案。
虚假借贷陷阱:通过APP以“低息无抵押”“秒到账”“0首付”为诱饵,将高额利息伪装成“溢价租金”“服务费”等规避监管,逾期后通过打爆通讯录等暴力手段催收。
包装虚假项目:打着投资理财、云养经济、销售返利、虚拟货币等旗号,通过微信等线上平台和项目推介会等线下渠道宣传引流,诱导群众下载相关APP后进行投资。
利诱发展会员:APP使用“财富共享”“日化收益”“直推好友赚佣金”等诱惑性宣传语吸引眼球,利用推广奖励模式吸引用户发展亲朋好友等熟人加入快速发展下线。
传统商业模式异化:拍卖、销售等传统商业模式,利用APP诱导群众开设账户网上拍卖、销售,不交付实物只有账户数字,在运营初期向投资者返还少量收益可以提现,骗取信任,诱导其加大投入或邀请他人加入后卷款跑路。
防范应对措施
坚守正规渠道下载:仅从金融机构官网或手机官方应用商店下载APP,不点击可疑链接、不扫描未知二维码,警惕“无需审核即可安装”的非正规应用包。
严格核查资质信息:下载金融类APP后,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金融监管部门官网核查机构资质,在电信主管部门验证备案编号,无清晰资质的APP坚决不用。
强化信息安全防护:不在不明APP中填写身份证、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不随意上传人脸、指纹等生物特征数据,避免在公共平台泄露个人信息。
加强账户动态监测:定期查看APP内交易记录与余额变动,发现未经授权的操作或无法提现等异常,立即联系相关机构冻结账户并留存证据。
在此,省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醒:
金融业务属于特许经营范畴,未经批准开展金融活动均属非法,参与此类活动造成的损失将无法获得法律保护。如不慎被骗或发现非法金融APP,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扫码登录福建省非法金融活动举报平台向地方金融监管部门举报,尽可能提供APP名称、下载链接、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助力案件查办。 (来源:福建金融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