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7

闽台同心茶园:同心种未来

11月16日,在武夷山小武夷茶树种质资源圃内,一场以“两岸同宗同源,一家同心同向”为主题的活动正温情上演。

来自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和台湾五大茶业组织的茶人代表,齐聚于此,挥锹培土,共植新绿,携手共建象征团圆与合作的“闽台同心茶园”。这不仅是一场茶事活动,更是一次跨越海峡的血脉重逢。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五十多年前,诗人余光中的诗句道尽了无尽的思念。如今,一株株新植的茶苗在这片“茶之圣地”扎根,正是对那缕乡愁最温暖的回应。圆形的茶园,寄托着团圆的愿景;静立的文化石,镌刻下这份跨越山海的情缘。

两岸茶文化一脉相承,乌龙茶更是紧密的“情感纽带”。1855年,台湾冻顶乌龙茶始祖林凤池从武夷山引种茶苗至台湾南投鹿谷乡,开启了台湾乌龙茶诞生的篇章。

作为林凤池后人,南投县鹿谷乡凤凰茶厂负责人林其昌踏上武夷山时感慨:“当我踏上这片土地,闻到空气中熟悉的茶香时,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一百多年前。先人带回台湾的,不仅是几株茶苗,更是中华茶文化的种子。”他动情地说,两岸茶,从来都是“同宗同源、一脉相连”,无论茶苗种在海峡哪一侧,根都深扎在中华大地的土壤里。

武夷山是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小武夷茶树种质资源圃,承载着闽台茶树种质的“活档案”,既有武夷岩茶的经典母株,也有台湾茶种的珍贵资源,正是两岸茶系出同源的最佳见证。

“这份茶缘,早已跨越海峡,成为两岸同胞共同的文化记忆。”台湾茶叶学会理事长陈右人凝视着茶苗,感受到两岸茶产业一脉相承的深厚联结。

面对全球茶产业新机遇,两岸优势互补日益凸显。大陆拥有广阔市场与生态资源,台湾则在精细种植、品牌运营方面经验丰富。陈右人表示,两岸茶产业从来不是“各自为战”,而是“互补共赢”。如今,越来越多台湾茶农来到大陆,共同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

这片“同心茶园”正是一座“合作之桥”。未来,双方将共建三大平台:茶种培育共享平台,推动闽台优质茶种杂交创新;制茶技艺交流平台,定期组织技艺切磋与交流;茶文化体验平台,让两岸同胞在采茶制茶中深化文化认同。

活动当天,两岸茶人共同为“同心茶园”的茶苗培土浇水。一铲铲泥土,倾注着武夷山的牵挂;一瓢瓢清泉,满含着台湾同胞的期盼。这不仅是滋养茶苗的土壤,更是连接两岸人心的甘露。

“今天我们种下的不只是茶苗,更是两岸合作的桥梁、中华茶文化的火种、两岸茶人的情谊之苗。”陈右人期盼未来两岸继续深化合作,也期待更多大陆茶人赴台交流。林其昌则希望带领台湾年轻一代回到大陆茶区,亲身感受“根”之所在。

冬日暖阳下,茶园的文化石静静伫立,新植的茶苗生机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