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0

一个甲子武夷情

——序张桂辉散文集《武夷漫笔》

与桂辉兄相识,始于30多年前。那时,桂辉兄在闽北建阳任职,在认真履职的同时,工作之暇,坚持业余创作,潜心杂文,常常有作品见诸报刊,颇为让人注目。到龄退休后,终于得空有闲,桂辉兄遂从原先以写“短平快”的杂文小品,转向笔触更加挥洒自如的散文随笔,且一发不可收,多有作品结集成书,创作成果颇丰。

与桂辉兄交往久了,才得知他经历不凡。他出生于福建莆田笏石镇,童年时光是在莆田度过的。12岁那年,随父母移居福建建阳黄坑镇,少年时期在闽北成长。参军入伍去了九江,之后成为“庐山女婿”;转业到地方工作。

福建省莆田市是历史文化深厚之地,江西庐山脚下的九江市更是历史文化底蕴深藏,这些都对桂辉兄眼见的扩长和文学情怀提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第二故乡——建阳黄坑,给了桂辉兄更多的文化滋养。黄坑镇位于福建武夷山南麓,这里的大竹岚景区,昆虫种类繁多,种群数量甚大,享有“昆虫世界”的美誉;理学大师朱熹墓就坐落在黄坑镇九峰村大林谷。在外几经辗转的桂辉兄,心中一直被武夷山所牵引着,被黄坑的乡愁所深深萦绕着,终于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携妻带女调回建阳。从此,在闽北故乡生活工作、安居乐业。

武夷山,如同画卷,越看越美;这里的历史文化,恰似巨著,常读常新。于是,桂辉兄心中的武夷情结,化作笔下的文章,积少成多便有了这本文集。

武夷山,闻名于世,福泽天下。1979年,武夷山脉北端的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总面积达565.27 km2,是中国东南大陆现存面积最大,保留最为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1999年,武夷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四个戴上“双世遗”桂冠的5A级旅游景区……

悠悠一甲子,绵绵武夷情。武夷山,留下了桂辉兄的足迹与汗水,也最终成就了他的写作人生与创作梦想。桂辉兄收入本书的作品,都具有“武夷烙印”,且独具特色。

首先,仰慕古贤,深情抒写。有不少的作品,从一个侧面,追忆了朱熹与他的父亲朱松,蔡元定与他的儿子蔡沈,朱熹最尊重的闽学前辈游酢、朱熹最赏识的弟子真德秀、李闳祖等理学名家,以及北宋著名词人柳永、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慈、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李纲、避难武夷山的谢枋得、四朝诗话第一人的严羽、芝城之母练氏夫人、“笃学清正”的卢家元等,与大武夷有交集、有关联历史名人的故事和往事。

其次,赞美乡土,注情风景。这类作品中,有展示风采的《神奇依旧大竹岚》《百年沧桑余庆桥》《“高峡平湖”雷公口》;有折射新意的《武夷天池醉人心》《先锋岭上瞭望塔》;有蕴含韵味的《考亭奇观“树抱佛”》《和平古镇的文化遗存》《生生不息“百年蔗”》,以及抒发敬意的《山路不再“十八弯”》《栽禾如画“五线谱”》《不用扬鞭鹅峰牛》;还有介绍地方特色美食的《小镇美食竞飘香》等。

第三,回首往事,真情抒怀。桂辉兄青少年时代,在大山深处采红菇、拖毛竹、砍柴火、捕溪鱼、套田鼠、叉泥鳅、挖冬笋、守野猪、当牧童、学塞灰等,通过回忆,借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旧事平常事的生动描述,感恩生活,感激武夷,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大武夷得天独厚、静谧清幽、林茂粮丰、物华天宝的生态环境,同时又表达了乡愁难了,故土情深。

总之,桂辉兄的这部《武夷漫笔》,用散文的笔法,围绕大武夷书写,内容涵盖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与往事回忆等方方面面;借助丰富多样的文学视角,生动展现大武夷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我感觉其意义有三:

一是内容丰富,有助于更多地了解和理解闽北和武夷山。书中包含对大武夷地区诸多历史名人、自然景观、传统文化,以及个人成长经历的描写。特别是朱熹、柳永、宋慈、谢枋得等名人的故事;对大竹岚、九曲溪、武夷山等景观的描写,以及作者早年在当地生活耕读的琐事回忆,使读者能深入体验大武夷的多个层面、别样韵味。

二是意韵深藏,有助于更多地让人品味闽北和武夷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书中努力挖掘大武夷地区的历史文化内涵,从闽北古代书院文化到民俗传统文化,从武夷山名人诗词到历史遗迹,包括对朱熹理学思想的介绍、对和平古镇民俗文化遗存的描述等,使读者能更深入地感受闽北和武夷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其三,情感真挚,有助于拨动读者向往武夷的心弦。无论是对历史名人的敬仰,对家乡山水的热爱,还是对往昔岁月的怀念,都以真挚的情感贯穿始终,使读者能够借情以入、随情进入,通过与作者对大武夷深厚情感的共鸣,感同身受,激发读者爱土爱乡的深情。

从走进武夷,到贴近武夷,桂辉兄对大武夷的情愫与日俱增,以致到了情有独钟,他笔下陆陆续续创作的“武夷作品”,散见于《人民政协报》《中国纪检监察报》《福建日报》《中老年时报》等媒体,香港的《大公报》和《文汇报》,多次以较长的篇幅发表且都配上相关图片予以刊载。

多年来,桂辉兄一直致力于以自己的作品,不断抒写和推介闽北历史文化和武夷山水。

桂辉兄如今虽已年过七旬,然身体状态尚好,创作坚持不懈。他告诉我,只要有灵感,就还要动笔,书写武夷篇什,抒发感激情怀。

(作者系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家协会主席)

作者:□陈毅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