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09日
第B26版:

加快高质量发展 创造高品质生活

——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实施城市建设品质提升项目716个,开工率100%,完成投资419.91亿元,投资完成率119.4%;通过城市体检梳理城市更新项目1978个,累计争取城建领域政策资金77.4亿元,是2022年的1.55倍;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建筑业产值204.5亿元,增幅23.6%,产值增幅持续保持在全省第1,武夷新区体育中心项目获评“鲁班奖”……

2023年以来,南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三争”行动部署,锚定市委“五增”目标,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在城市体检、品质提升、海绵示范、建筑业发展、城乡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下功夫,全力推动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争先进位、增效提质,取得阶段性成效。

全省率先开展全域城市体检

南平市旧城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75.3%,棚户区面积29.35平方公里,供水管道密度、人均道路面积等指标均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综合承载能力不足。

如何补齐历史“欠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我市在创新突破上下功夫,在全省率先开展全域城市体检,摸病灶、治病根,以城市体检引领城市更新。结合我市实际,在国家城市体检指标基础上,新增城市蓝绿空间占比、森林火灾受害率、适老化改造等39项本土特色指标,构建“68+39”共计107项指标开展体检,梳理短板问题。

我市住建部门首创“城市体检地图”,将发现的“城市病”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上精准落图。同时,借助百度热力图等技术手段分析公共场所人流密度,作为市政设施优先布点、更新改造的重要依据,提高城市体检成果转化效率。如邵武市就利用百度热力图技术,分析发现人民广场、五四路等受欢迎的公共场所,以此为基础提出活力街区建设策略;识别出中山路以及人群活力不足的滨水区域,规划提出慢行道打通、公共空间增补等策略。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各县(市、区)住建局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力量,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门做体检,广泛征集群众意见与诉求,进一步扩大城市体检影响力和参与度,逐步形成共建共管共享的城市建设管理模式。2023年以来,已累计发放问卷2.6万余份,共收集到群众关注点、需求点5320条,真正掌握群众的“急难愁盼”。

我市深化体检成果运用,通过健全“城市体检+项目生成”机制,建立城市体检项目库,推动形成“体检-提升-再体检-再提升”的良性工作循环,以城市体检引领城市更新。目前,各县(市、区)均完成城市体检报告,编制132张城市体检问题分析图,通过第一轮体检发现短板问题241项,谋划生成城市更新项目1978个、总投资3477.27亿元,累计争取城建领域政策资金77.4亿元,是2022年全年争取资金的1.55倍。

补短板、提品质、强功能

建设人民城市,最根本的立场是人民立场,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在城市里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2023年以来,我市在城市建设上下功夫,提品质、强功能,进一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加快推进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

“以前这里灯光昏暗、杂草丛生,现如今改造后的小公园焕然一新,也热闹起来了,成为大家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延平区梅峰路与超骧路交界的超骧小公园内,一到夜幕降临便流光溢彩、热闹非凡,住在附近的刘大姐每天都要带上孙子来公园里走上几圈,说起这个公园的新变化,她甭提多高兴了。

超骧小公园是我市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优化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

城市品质有效提升。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城市更新项目716个,改造老旧小区3.5万户,新改建城市道路71.6公里、农村公路334公里、福道137.7公里及燃气、供水、雨污等管网400.6公里,新增公园绿地121.9公顷、郊野公园5平方公里、公共停车泊位3400个。

市住建局积极推动无障碍街道样板、保障性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等7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去年1-12月,全市31处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点均已完工,累计完成投资690万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15%;7个保租房项目已实现开工,累计完成投资1.37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115.19%,全市开工建设7769套棚改安置房,完成投资26.26亿元,投资率117.34%。

全市住建系统强化全域海绵理念,推动城市防洪防涝能力的整体提升,全力打造全国唯一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上的海绵示范城市、具备典型东南丘陵山地特征的山水园林城市。去年以来完成《南平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南平市防洪排涝管理办法》2项立法,成功申请海绵专利4项,启动实施武夷新区水之厅景观公园二期工程等示范项目建设183个,累计完成海绵投资30.15亿元。

去年上半年,我市在国家三部委2022年度绩效评价中获评“A”档优秀佳绩。武夷新区云谷水系建设项目、武夷新区体育中心项目入选住建部“中国‘全域海绵’典范项目”,相关做法在全国宣传推广。

聚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建筑业发展,将推动全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住建领域“增强支撑”的着力点。市住建局靠前指导服务、精准制定政策,有效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目前,建筑业已成为我市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市住建局成立工作专班,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指导和帮助企业资质升级,去年成功扶持5家企业升级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

福建潭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于去年10月获得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在企业资质升级过程中,市住建局建筑业科工作人员帮助我们梳理核实业绩材料、查缺补漏,为我们‘量身定做’资质升级方案,精心指导企业从业绩准备到资料申报全过程,并多次帮助我们到省厅咨询相关政策,尽一切努力解决难题。”福建潭晟建筑董事长谢智锐感激地说道。

此外,通过强化招商引企,我市成功引进市外一级总承包企业13家,去年全市共新增18家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进一步提升建筑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去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建筑业产值204.5亿元,同比增长23.6%,增幅位居全省第一。武夷新区体育中心项目获评“鲁班奖”。

去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编制,在武夷新区开展绿色低碳试点片区建设,持续推进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融合发展。2023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99%。完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积达14.98万平方米,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面积达16万平方米,设计阶段及施工阶段新建民用建筑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达到100%。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市住建局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在全市重点推动8个历史文化街区、名村及传统村落重点改善提升,获得省级补助3050万元,已完成投资1.058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15.63%,获得历史建筑省级“以奖代补”资金740万元。

其中,市住建局指导建瓯市通过“EPC+O”模式对建瓯古城实施一体化保护,建瓯市理学名城城市更新样板,通过探索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路径,累计接待游客49.75万人次,打造成为闽北“三坊七巷”。建瓯市成功入选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传承试点。

图片说明:

崇阳溪畔显山、露水、透绿。(张行健 摄)

南平市建阳区旭辉实验学校按照二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 (张行健 摄)

武夷新区体育中心项目获得2022-2023年度第二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 (资料图片)

光泽中州小区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后焕然一新 (危智娟 摄)

浦城新城一隅(吴永发 摄)

作者:□张莎 方诗琦
2024-01-09 □张莎 方诗琦 ——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01811.html 1 加快高质量发展 创造高品质生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