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底,一股寒潮突袭,但哪“冻”得住食客们的脚步?
2023年12月29日,延平区小鸠村大学城小吃街的热闹程度超乎我们的想象。店招密密如织,霓虹闪闪如幻,各色各样美食琳琅满目,慕名而来的饕餮食客络绎不绝。
市井长巷,聚拢来是烟火,摊开来是人间。近年来,南平市市场监管局始终盯住百姓“盘中餐”、严格保卫舌尖“安全关”、牢牢守护人间“烟火气”,织牢食品安全防护网,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保障水平,让“食安南平”深入人心。
党政同责 构建食安工作“四梁八柱”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南平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党政同责要求,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不断健全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
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被列入市委和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纳入省委“三争”行动、市委“五增”目标;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等工作任务纳入市、县政府重点工作考核内容,实行“三化五定”管理,每月开展工作自评,每季度进行考核打分;“建设‘食品放心工程’、深化治理‘餐桌污染’专项整治”列入市级第二批主题教育整治项目,梳理问题清单,制定实施方案。市里还先后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专题会、工作部署会、风险分析研判会等研究部署食品安全工作。
2023年,南平市市场监管局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和企业主体“两个责任”,创新“六个一”工作法,即每月一调度一通报、每季一推进一点评、年终一总评一约谈。全省率先出台全市C、D级食品经营主体履行主体责任指导意见,在延平区夏道镇大学城“夜市一条街”、建阳区建发商圈、万达商圈等试点推行统一管理模式。创建各级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落实“两个责任”示范单位986家。制作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培训课件和“包保干部督导工作指导”短视频,结合各县(市、区)实际定制应知应会手册和包保督导包,采取以会带训、分批轮训方式分层分级开展包保干部轮训和食安人员、企业主体培训369场次,参训7726人次。成立督查组开展2轮督查及23次现场检查,合理调整包保主体分级标准和乡村级包保干部范围。全市纳入“国家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平台”的包保主体已有52778家,确定各级包保干部3132名,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数据归集率达92.28%。第二季度以来,每季度均百分百包完成保督导任务。
紧扣 “四环” 严守“从农田到餐桌”防线
感觉疲累时,建瓯陈女士总是会点一杯热腾腾的奶茶犒劳下自己。寒冷冬日的慰藉,不止来自奶茶的香醇,还有外卖封口处商家贴上的“食安封签”。“这样安全,不用担心食品被动过了”,她笑着说。
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一个人,需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来守护。市市场监管局持续开展建设“食品放心工程”深化治理“餐桌污染”问题专项整治行动。
种植养殖环节,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落实水产品养殖用药减量要求,加强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全市累计推广有机肥205.87万亩次,种植绿肥75.16万亩,秸秆还田162万亩,指导完成绿色防控565.2万亩次。食用农产品(水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与一品一码追溯并行系统赋码达12.59万批次。
食品生产环节,建立完善食品生产“一企一档”“一品一策”风险清单。部署开展包装饮用水、蜂产品、食用植物油、保健食品、特殊食品等专项整治行动,全覆盖检查在产食用植物油和保健食品生产企业。
食品流通环节,顺昌、建瓯成功创建“一证通”省级试点,部署开展农村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申报创建农村食品经营示范店105家。深入开展私屠滥宰、进口冷冻肉品、酒类产品等专项整治,破获销售未经检验检疫走私冻牛肉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0人,查扣走私冻肉100余吨,案值530余万元,摧毁一条连接福建、河南、江苏三省的销售走私冻肉犯罪链条。
餐饮服务环节,大力推进制止餐饮浪费行动,推广使用餐饮外卖“食安封签”,联合开展餐饮具清洗消毒专项整治,曝光抽检不合格餐饮具30批次。开展全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和中小学配餐及食堂食品安全“点题整治”,督促指导22家学校食堂完成翻新改造,全市712家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100%。圆满完成“两会”、在京医疗专家来闽休假等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20次,相关工作机制还被省市场监管局加以推广。
创新赋能 打造共建共享共治新格局
2023年12月29日至2024年1月5日,南平市市场监管局发起网络投票活动,向社会公开征集2024年元旦春节期间市民最关心、关注的食品品种、检验项目、抽样场所等意见和建议,并根据投票结果制订抽检方案、组织抽样检验,通过网络媒体公示抽检结果。
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我市做好食品安全靶向性抽检工作,加大监管执法力度,积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食品安全新格局。建阳区市场监管局启动“互联网+食安监管”新模式,将监管方式由过去的“行政靶向”转变为“民生靶向”,社会反响热烈,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相关部门持续加大对食品的监管力度,利用抽检“利剑”为百姓“舌尖安全”保驾护航,极大增强了消费信心。农业农村部门完成农产品定量检测8976批次,合格率99.1%;水产品定量检测125批次,合格率99.2%。市场监管部门完成食品检验12103批次,总体不合格率为2.57%。开展农产品快速检测38.16万批次,合格率99.97%。全市行政执法部门查办食品案件1166件,罚没478.12万元;公安机关破获食品类案件2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1人。
示范创建“点上出彩、面上开花”。我市新认证绿色食品32个,累计获批绿色食品282个,有机食品51个,农产品地理标志9个,16个产品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新增“福建省名牌农产品”3个。建成武夷岩茶、建瓯笋竹2个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浦城大米等16个省级以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8个。市场监管部门指导建阳区全力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街(区),新创建省级餐饮服务“互联网+明厨亮灶”示范单位12家。
图片说明:
执法人员开展茶叶过度包装专项检查
执法人员在检查餐馆后厨
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你点我检”“你送我检”活动
建阳区市场监管局打造政务新媒体网红IP“郑可爱”的直播现场
市场监管部门开展防范误食有毒野生蘑菇科普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