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21日
第5版:

南平城市IP可否试探“盲盒经济”?

城市IP是一座城市能够向外界传递自己个性特征的符号,这种符号可以是“现成”的,比如就南平而言,可以是“武夷山”“朱子”,等等,也可以是依据城市特征而产生的更为具体的“新形象”,比如“卡通朱子”“延平王”等。

作为城市形象塑造的“加速器”,近年来,不少城市通过建立标志性地标、举办特色活动和文化节庆、推出系列IP形象等方式,成功地塑造了独特的城市IP形象,并吸引了诸多游客和投资。过去几年,南平各县(市、区)有“探索”,特别是推出了包括“卡通朱子”“百合仙子”“延平王——Q版郑成功”“松溪福宝”等在内的城市文化IP形象,但目前,这些IP形象大多停留在“有”的层面,而未被真正“开发利用”,特别是在IP形象产业化开发与应用方面,它们未被赋予更多价值。

其实,在当前万物皆可“盲盒”的新消费时代,已有一些地方先探“盲盒经济”。例如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与文物结合,把青铜器、元宝等“微缩文物”藏进土中,让消费者亲自拿铲子挖“中华宝藏”,还有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推出了以文物为原型的系列瓷器盲盒,这些既很好地转化运用了当地的历史文化“标识”,又让这些城市的“标识”“符号”带动了新消费、产生新流量、创造新价值。

对于南平而言,想让各县(市、区)现有的城市文化IP形象产生新流量、激活新动能,不妨也探探“盲盒经济”,即通过整合各地分散的IP形象的方式,打造推出南平城市文化IP系列盲盒,如设计、推出新年主题的南平城市文化IP系列盲盒,将穿着红色汉服的百合仙子、红色衣冠的松溪福宝等“集结”成套。如果试水“盲盒经济”有所成效,南平今后还可在节日节庆推出套系盲盒,如劳动套盒、中秋套盒、春节套盒等,并在全市各景点推广、售卖,使之成为消费者愿意购买、愿意带走、愿意分享的“伴手礼”,让“IP盲盒”成为“桥梁”“介质”,助推南平城市文化IP形象“出圈”,甚至是南平城市“出圈”。

作者:
2024-02-21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03517.html 1 南平城市IP可否试探“盲盒经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