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6日
第8版:

让早诊早治惠及更多人

——科学防癌呼唤“关口前移”

到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达到46.6%——《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这一目标。

加强筛查和早诊早治,是提高癌症5年生存率的有效手段。今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30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为“综合施策 科学防癌”。防癌如何更好地“关口前移”?记者就此进行采访。

综合防治 癌症5年生存率升至43.7%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数据,我国癌症5年生存率已从2015年的40.5%上升至2022年的43.7%。

同时,依据国家癌症中心2000年至2018年持续监测数据,我国人群恶性肿瘤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年均下降1.3%,食管癌、胃癌和肝癌等我国人群高发肿瘤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逐年下降。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通过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治愈。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我国正在深入推进癌症早期筛查和早诊早治。各地将针对本地区高发、早期治疗成本效益好、筛查手段简便易行的癌症,逐步扩大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范围。

主动筛查 及时检出更多肿瘤病例

国家癌症中心根据持续监测数据估算,2022年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约482.47万例,发病前五位的分别为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肝癌、胃癌。

相关专家分析,恶性肿瘤发病数与前几年相比有所增加,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是主要原因,为进一步加大癌症防治工作力度,《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明确提出下一阶段要推广癌症早诊早治,强化筛查长效机制。

国家癌症中心党委书记张勇表示,国家癌症中心牵头制定了7个常见癌种的筛查早诊早治指南,截至2022年,我国高发地区重点癌种的早诊率已超过55%。

张勇介绍,下一步,还要持续扩大筛查和早诊早治人群的覆盖面,优化筛查与早诊早治的有效衔接。同时,加强防癌科普宣传,让筛查成效惠及更多群众。

有所差别 高危人群可考虑防癌体检

据介绍,需要考虑防癌体检的人群主要包括:有癌症家族史,特别是父母、兄弟姐妹患有癌症的人群;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有职业暴露的人群;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如长期或重度吸烟者、嗜酒者等。

与常规体检相比,防癌体检的检查手段更多,设备要求更高。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三医院体检中心主任孙晶介绍,以乳腺检查为例,普通体检通常以触诊和超声为主,防癌体检还会加入钼靶、肿瘤标志物检查,更容易发现早期病灶。再如肺部检查,普通体检靠胸片可以看出结节,而防癌体检可以通过低剂量螺旋CT、肿瘤标志物等来研判是否为肿瘤。在食管、胃、肠等消化道检查方面,普通体检一般不会开内镜检查,而防癌检查可以通过内镜及时发现病变。

不过,目前还没有一种手段能够对所有癌症进行统一筛查,只能针对不同癌症进行专项检查。相比而言,防癌体检费用也较高,一些检查还有一定的侵入性和辐射性,并不适合所有人。专家指出,不同癌种的高危人群有所差别,也要有选择地进行防癌体检。

(据新华社北京4月15日电)

作者:□新华社记者 董瑞丰 马晓媛 赵丹丹
2024-04-16 □新华社记者 董瑞丰 马晓媛 赵丹丹 ——科学防癌呼唤“关口前移”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05999.html 1 让早诊早治惠及更多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