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老年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近年来,政和县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解决老人家门口养老、就餐、医疗、休闲等急难愁盼问题,使广大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吃饭不愁、看病不难……老年朋友的理想社区
最近,笔者来到政和县熊山街道稻香社区长者食堂,只见明厨亮灶间,面点师傅手指翻飞,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包子便上了笼屉……
“刘伯伯,今天午餐想吃什么?我们有鲜嫩春笋,五花肉馅饼、韭菜鸡蛋馅蒸饺……”中午11时,刘伯伯和妻子在长者食堂就餐区刚落座,熊山街道办主任陈四明就上前介绍。
“食堂提供助餐服务,不仅干净卫生,花样也多,我们老两口很愿意过来用餐。”刘伯伯说:“不方便到食堂就餐时,还可以依托智慧服务系统在家‘一键订餐’,享受送餐服务,方便省心。”原来,刘伯伯两个孩子都在上海经商,家门口的就餐服务为老两口提供了极大便利。
以老人需求为牵引,让服务保障更有温度。近年来,政和全县建成60平方米左右长者食堂46所,每个长者食堂能服务30余名老年人用餐,还成立长者食堂理事会,由党员担任管理负责人,建立健全物资采购、资金管理、食品安全等制度,严格执行烹调加工、切配等工作要求,并利用小微权力监督群、公开栏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同时,考虑到老年人分布、用餐需求、服务半径等因素,推行“红色代跑”送餐服务。比如,熊山街道的雨花斋等6个长者食堂,就实行了党员主动参与送餐助餐服务。
“我经常晚上睡不着觉,好不容易睡着了,还特别容易醒……”4月13日,一位老奶奶向上门问诊的家庭签约医生张金荣,讲述自己的睡眠难题。张金荣认真聆听后,给出了解决方案。
最近几年,为解决偏远山区群众看病远、看病难问题,政和在原有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的基础上,加快组建“县级医院专科医生+基层注册执业医生+乡村医生+护士+若干名健康网格员”的“4+N”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努力让山区群众获得更便利、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其中,服务团队每月免费入户为老年人提供慢性病随访、健康咨询等服务。以政和县宣和社区为例,社区65岁以上老人241人,共有227人与家庭医生签约。
去年7月,居住在宣和社区的李大爷身体不适,来社区借血氧仪和温度计,家庭医生了解情况后,及时赶到老人家中,得知老人一个月前做过手术,考虑炎症会引发高烧,迅速将老人转送至县医院治疗。家住政和城区星溪南路的谷齐柳老人血压、血糖指标偏高,家庭医生将其列为重点关注对象,经常上门监测其血压、血糖等指标,跟踪了解控制情况。
不仅如此,县卫健局牵头推行“轮值主席”模式,县卫健局、红十字会等单位党组织携手孝老服务中心定期为城区36名居家失能老人送“医”上门,开展照护需求指标评估,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并邀请福建省协和医院专家驻点社区,开展义诊服务等,“以老人为亲,以老人为尊,以老人为先”的新时代美德之风吹进了政和的千家万户。
这里的老年生活很精彩
初春时节,天晴风和。在政和渡头洋亲水公园边的老人活动中心,一大早已是十分热闹,明亮宽敞的图书阅览室里,老人们戴着眼镜,手捧书报,认真阅读;棋牌室里,下棋的、玩牌的,一片和乐融融;书画音乐室里,琴声、歌声、笑声交织在一起。
笔者走进老人活动中心,迎面遇见叶奶奶,她说:“多亏了社区,建起让我们休闲玩乐的场所,能够享受晚年生活乐趣。我刚刚朗诵完一首《老人》诗词,诗词是这么说的:老人是一棵树,经历过风雨的磨砺,更茁壮;老人是一枝花,沐浴过阳光的滋润,更艳丽;老人是一条小河,流淌过岁月的沧桑,更清澈。”
一旁的章素梅老人说:“我与叶奶奶感同身受,我是随小孩进城,再也不用采茶、挖笋,但日子也变得单调多了。自从有了社区老人活动中心,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可以参加各种活动。”章素梅笑着竖起大拇指。
政和城区巷道狭窄、人口密集,老年人休闲场所较少。为了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去年以来,5个夕阳红俱乐部、6个老年人活动中心在城区应运而生,为老年人提供了吃茶话事、聊家长里短、唱歌跳舞、下棋娱乐的场所。同时,全县12个社区、3个村深挖返乡大学生、机构组织、退休党员干部等邻里能人,建立了“近邻服务人才库”,以老年人“点单”、社区“派单”、人才库“送单”的服务模式,开设朱子文化、白茶文化、健康养生、反电信诈骗等专题讲座200场次,每场次讲堂里,不乏老年人积极参加的身影。
“我们打造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是要让老年人共享社会发展硕果,感受生活的温暖和美好,提升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尊严感和归属感。”政和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熊山街道书记刘小伟表示。
社区有一“老” 如同有一“宝”
一日,暮色苍茫时,政和县宜和社区灯光亮起,绿树掩映七星河畔步道,一个孩童,正摇摇晃晃地在玩吹泡泡。泡泡越飞越高,孩童抓不着了。这时,3位老年党员志愿者蹒跚上前,蹲下身,扶起孩童小手,捏着肥皂吸管,让孩童慢慢地吹。泡泡一个个吹出,孩童不停地抓,“咯咯”笑声传得很远、很远。
政和县福地心苑小区以前车辆停放杂乱、店铺占道经营等现象频繁,极易造成安全事故。为此,政和县老党员志愿者们整装行动,齐心呼吁:“消防通道是生命通道,是抢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减少火灾损失的重要通道,必须时刻保持畅通。”他们穿上党员志愿者服装,走街入户发放宣传材料,帮助业主和住户清理楼道杂物。几天后,福地心苑小区面貌焕然一新,通道恢复3.5米宽。为建立起长效机制,5名老党员还负责监督小区日常事务。
笔者了解到,2023年,政和老党员结合片区改造,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整治老旧房屋楼道乱堆乱放、消防通道堵塞等问题18次,协助动员片区群众拆除房屋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与此同时,采取“组织引领、党员带头、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形式,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在爱心妈妈帮帮团、微公益等17个“两新”组织中,设立23个“服务岗”“责任区”,30多名退休党员干部担任社区居民代表、党小组组长,长期担负社区日常值班、卫生清理、移风易俗、民事调解工作。
此外,每年夏天,您会发现,政和城关从解放街到胜利街,从元峰庄二中到电商园三中路边的凉茶服务点,一群已达耄耋之龄的党员正精神抖擞地围着一张小方桌、一只铁桶,将盛满凉茶的纸杯,递送给过往的环卫工人、学生等,为他们送去一份舒适。
原来,夏季天色微亮时,煮茶老人们就起床,洗净金银花、大青叶等中药材,烧水熬制成凉茶,待热茶放凉后再送往各服务点。“这个习惯,我们县老年志愿者协会的老党员们坚持了19个夏天。”政和县老年志愿者协会会长、退役军人杨浩明说。
在政和县,更多老党员的典型事例不胜枚举,他们发挥余热,积极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创建文明城市出点子、展风采、作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