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9日
第6版:

访寒泉精舍

周末去了新建的寒泉精舍文化园,感受到心灵的涤荡。高大的酸枣树、茂盛的修竹林,寒泉精舍就掩映其中。如今的寒泉精舍文化园围绕“敬萱孝母、寒泉修心”的主题布置文化展陈。园区内还设有丰富的展览、互动体验和教育项目,让参观者沉浸其中,切身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据载,祝五娘(1100年—1169年),朱熹之母,同郡处士祝确之女,徽州歙县人。她18岁时嫁与朱松为妻,性情仁厚端淑,孝瑾笃至。封孺人,赠硕人,后封粤国夫人。宋绍兴十三年(1143),朱熹之父朱松在建安的环溪精舍临终辞世前,将家事嘱托于挚友刘子羽,又将教育朱熹的任务托付给了“武夷三先生”(即刘子翚、刘勉之、胡宪),此后,朱熹就随着母亲和妹妹来到崇安五夫里定居生活。

宋乾道五年(1169)九月,享年七十岁的朱母,在五夫里紫阳楼去世了。到了宋乾道六年(1170)春正月,在蔡元定的帮助与勘察下,朱熹将母亲祝氏老夫人葬于建阳崇泰里(今莒口镇)马伏村太平山麓天湖之阳的寒泉坞,并作《尚书吏部员外郎朱君孺人祝氏圹志》。在这座后山里,有一片蓊郁的森林,林中还有一处天然的湖。朱熹以《诗经·凯风》中的“爰有寒泉?在浚之下”取名“寒泉林”,葬母的凹地称为“寒泉坞”。

《诗经·凯风》是一首赞美七位儿子能尽孝道的诗,后世的人们就常用“凯风寒泉之思”借指儿子感念母亲的心情。在寒泉坞旁,依照丧礼,朱熹“庐墓三年”建立了他人生的第一所书院,匾曰“寒泉精舍”。其时,建阳崇泰里寒泉坞墓地距离崇安五夫里紫阳楼尚有一百余里。建阳,据明嘉靖版《建阳县志》载:别称潭城,东汉建安十年(205)析建安桐乡地置平县,寓建安年间平定闽越之意;西晋太康三年(282)定名为建阳县,意“城在山之阳”,属建安郡;是福建历史上最古老的五个县邑之一。

对于历史上寒泉精舍的建设规模,据《朱文公文集·别卷·福建三》载:“六年庚寅,朱子四十一岁,正月癸酉,葬祝孺人于后山天湖之阳,在建阳县崇泰里,名曰寒泉坞。先生自作圹记,家礼成,朱子居丧尽礼。既葬,日居墓侧,旦望则归几筵。”明嘉靖《建阳县志·卷五》载:“寒泉精舍,在崇泰里。宋乾道庚寅,朱熹葬母祝夫人于天湖之阳,遂筑室其傍,匾曰寒泉精舍。淳熙乙未,与吕祖谦编次《近思录》于此。元季倾圮。正统十年八世孙曰澍者,以旧基卑湿,移建于今所。中为祠堂,以奉夫人祝氏暨韦斋神主。前为门,建两庑于旁。仍建小屋,以为祭祀斋宿之所。”而朱子在给蔡元定的信中也曾提及寒泉精舍的规模:“别后两日,稍得观书,多所欲论者,幸会期不远。此只八九间,下寒泉十一二间,定望临顾也。”后来,精舍、祠堂均废。祝夫人之墓则于1992年由韩国的朱子后裔捐资予以重修。现今重修的寒泉精舍文化园就是在原遗址上修建的。

从乾道六年(1170)起,寒泉精舍基本是朱熹讲学和著书立说的主要阵地。浙江大学的束景南教授就曾说,“他(指朱子)平生最重要的经学、史学和理学著作都在这时完稿或草就。”朱子在《答范伯崇》的信中也写道:“熹比携二子过寒泉,招李通来相聚,更有一二朋友来相聚,初不废讲议。”朱子是带着儿子朱塾、朱埜到了寒泉,约蔡元定等朋友一起来相聚论辩。综合《南宋大儒朱熹》《朱子文化大典》等书籍资料汇总,现今可以明确在寒泉精舍从学的朱子门人有:蔡元定、刘爚、刘炳、杨方、方耒、方士繇、廖德明、冯允中、连嵩卿、刘尧夫、周谟等人。在寒泉守孝期间,朱子博览群书,提出“朱子读书法”;潜心著述,悉心注解各类儒学经典,埋下了著述四书体系的伏笔;更是与吕祖谦合著完成《近思录》后,宣告其“寒泉著述”时期的结束。

说到这里,也要说一说《近思录》。作为理学大成开山之作的《近思录》,是承前启后的经典、新儒学的纲领,其历代注释之作层出不穷,续补仿编之作也蔚为大观。《近思录》已不仅是理学之阶梯,更是中国哲学、中国文化之阶梯。朱、吕二人时值中年,学术思想发展成熟,成为引领学术风气的重要人物。因当时学术著作繁多、思想庞杂,他们带着延续道统不湮坠的重大使命感,通过整体思考、缜密建构,精选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四子论学语录共计622条,编成《近思录》一书,为初学者指明切实可行的入门学习途径,并成为其问学明理的引路灯和阶梯。朱、吕二人继承了古人“述而不作”传统,不是新起炉灶撰述论列,而是完全采取前人的论述分门别类予以条列。他们选择周、张、二程诸人的著作内容,根据理学发展与学习原理的内部逻辑进行选取、分类、编排,荟萃四人的精要论说,涵盖理学的核心命题和重要概念,由此确立了理学的话语模式和理论体系。

《近思录》刊行之后,历代注本层出不穷,不仅对后世的影响深远持久,更是远播海外。在寒泉精舍文化园书斋之中收集展呈了《近思录》的各种版本,见证其广博深远的影响力。若去书斋中的参观者还可点击那里的动画短片,赏析所演绎的朱子之趣闻轶事。《近思录》作为宋代成书的理学经典,在现今的时代背景下仍能带来相当实用的启发。在展厅,另有圣贤气象展厅的数字对话场景,参观者也可参与互动了解《近思录》化身答案之书,以书中的先贤语录回答各类问题,展现不同先贤的思维方式和精神面貌。

园区内的讲学堂坐落于敬萱堂建筑群的正中,对应讲述朱子为母择穴、寒泉筑坞、创建精舍、治学守孝的历史典故。参观者可以在这里通过观赏朱子孝亲观念的光影短片,了解其核心思想“慈、教、孝、友、恭、和、柔”,另外,倘若到了藏书楼,还可以通过其内设置的沉浸式光影生动剧场,知悉其所演绎的朱子理学进阶之路。

因有这次机缘访朱子之寒泉精舍,我始知《诗经》所记下的崇孝之礼,由是极为叹服古人之文明永续生存的智慧;朱子殷殷孝道之情“庐墓三载”,却又能肩负起重任,联合吕祖谦共同编著《近思录》利于后学之举更是令人折服。朱子一生亲自创办了四所书院,除创办于武夷山的武夷精舍外,在建阳就有三所书院,即寒泉精舍、晦庵草堂、考亭书院。集理学之大成的朱子所创建的考亭学派,在中国思想史、文化史、教育史上无不影响深远。而今,漫步其间,置身其中,追思圣贤,朱子之寒泉精舍无疑正是我们最理想的共同精神家园,也极需要我们更加自觉地成为赓续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弘扬者。

作者:□范传忠
2024-05-09 □范传忠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06952.html 1 访寒泉精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