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3日
第4版:

南平市人社局积极为零工群体搭平台、优服务、强保障——

让零工“小市场”成为就业“暖心港”

工作人员向群众介绍零工市场

零工市场工作人员为群众介绍零工集市小程序

顺昌零工市场举办技艺培训

南平市首届零工节系列活动现场 (汤文娟摄)

南平市首届零工节技能展示区,大家“各显神通”。 (汤文娟摄)

南平市首届零工节技能展示区,大家“各显神通”。 (汤文娟摄)

武夷山市举办零工市场专场招聘会

“每天几小时,一个月就可以有1500元左右的收入,既能照顾家庭,还能赚钱贴补家用。”家住邵武市沿山镇古山村的徐喜艳在南平零工集市上签单已超过10次,她连声称赞,“真没想到,足不出户就能在手机上快速找到合适的工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陌生人之间的协同成为可能,越来越多的行业订单出现“碎片化”趋势,季节性、临时性、零散性的用工需求出现,催生了越来越多的零工岗位。

就业是民生之本。打零工是一种灵活快捷的赚钱方式,对于促进大龄和困难人员就业增收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打通灵活就业劳动力市场供需匹配,为零工求职群体和用工主体提供精准就业信息对接服务,更好地保障零工合法权益,去年5月以来,南平在全市10个县(市、区)全面建设规范化标准化零工市场,积极构建“就业不要去远方、南平就是好地方”的零工人员“家门口”就业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南平零工市场已有1万多个用工主体发布零工岗位22.95万个(次),6万余名零工人员登记求职信息,成功派单8万余人次。

定标准 打造规范化零工市场

“我日常时间比较充裕,就想找一份工作,体现自我价值。”退休后的李菊孙不甘赋闲在家,他多次到浦城县零工市场寻找工作机会,在当地零工市场工作人员的介绍下,他先后接单了三轮车送货员、酒店保洁、物业保安、小区保洁等工作,平均每个月增收2000元-3000元。“零工市场这个平台让我退休再就业,发挥余热。”李菊孙充分肯定零工市场平台,并主动带着身边想要找工作的亲戚朋友到浦城县零工市场进行线下登记,帮助11人对接完成派单,增收1.1万元。

为了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精准的零工就业服务,南平坚持“政府主导、国企参与、市场运营、公益服务”原则,制定出台零工市场建设实施方案、零工市场奖补办法,统筹推进全市建设规范化零工市场。

市人社局副局长韩盛介绍,各县(市、区)在建设零工市场时,坚持“四个统一”标准,即:统一科学选址,按照“零工聚集在哪里,市场就建设在哪里,服务就保障到哪里”的工作思路,将各地零工市场建在劳动力聚集、交通便利的地点区域,做到就近便利、便民为民;统一功能布局,突出管用有效,明确要求设置综合服务、求职招聘、休息等候、对接洽谈、权益保障、便民服务等功能区,并设计统一的零工市场LOGO,方便群众识别,强化品牌效应;统一运营标准,坚持公益服务属性,将零工市场接入人社部门指定的线上信息平台,建立零工求职登记和用工需求信息库,实现零工岗位信息市级归集、多点联动、统一发布,根据零工人员求职需要,实行延时服务;统一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市场准入制度、岗位信息审核制度、诚信评价制度和动态退出机制,从信息、求职、网络、政策、培训、维权等六个方面明确优质服务的具体要求,规范用工行为。

建体系 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

建好零工市场只是第一步,如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南平通过纵向推动和横向融合,织密就业服务“连心网”。

“顶梁柱母亲”张建平,独自抚养两个孩子,大儿子大专在读,小儿子还在上小学,家庭经济压力大,迫切需要一份稳定的工作来支撑家庭。

在顺昌零工市场和安泽社工组织开展对全县“顶梁柱母亲”就业一对一帮扶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了解到了她的情况,并热心向她推荐“南平零工集市”小程序,帮助她成功找到了瑞步鞋厂的针车工工作,“这家企业离家很近,每月能有2000多元收入,既能照顾孩子学习生活,也能增加收入,我对这份工作很满意。”在5月30日的南平市首届“零工节”系列活动上,张建平获评“最美零工”并上台分享感悟。

“让灵活就业群体更便利获取就业信息,让用工企业更便利地获得劳动者信息,破解‘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社会关注、百姓关心的民生热点问题。”韩盛介绍,南平将零工市场建设纳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范畴,纵向推动零工就业服务向下延伸,制定出台零工市场奖补办法,依托现有党群服务中心(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乡镇劳动保障所、园区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在乡镇(街道)、社区以及人口较多的行政村设立482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点,网格化开展劳动力摸排、平台宣传推广、信息征集、招聘服务等就业服务,初步形成市县乡村(社区)四级联动、一体运作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我们还牵头横向融合组织部门、工会、团委、妇联等部门资源,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多元力量,推动零工市场与党群服务中心、户外劳动者服务站、暖蜂驿站、同心驿站、青年摆渡驿站、妇女灵活就业点、银行金融机构网点等各类服务平台共建共营。”韩盛介绍,如今,依托10县(市、区)零工市场,我市陆续探索推出灵活就业养老保险、社保补贴等人社惠民政策帮办代办暖心服务,提升便民服务水平,鼓励引导零工群体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逐步形成了“零工小市场、服务大民生”的工作格局。

搭平台 提供不打烊零工就业服务

“‘南平零工集市’小程序给我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求职空间,在这个平台上,我能够清晰看到不同的岗位,跟不同的雇主沟通和交流,非常方便。”通过“南平零工集市”微信小程序成功接单17次的刘义忠发自内心肯定,他说,“在我的推荐下,我身边十几个朋友也在零工市场线上平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就业求职供需皆有需求,如何完善平台,扩大就业“朋友圈”?南平通过线上线下齐发力,打造不打烊的零工就业服务。

线上,通过自主开发“南平零工集市”线上就业平台、零工市场动态监控驾驶舱,创新推出三代社保卡个人信息实名线上核验功能,设置“找工人”“找活干”和“我要政策”“我要培训”“我要维权”等模块,推出可视化“零工市场(零工岗位)电子地图”、视频面试、用工互评等功能,实现零工招聘求职“一网通办”“一键匹配”。平台现日均访问量近2500人次,线上成功派单人数占线上线下总人数的95%以上。

线下,将零工岗位推介服务前置,引导群众在申领灵活就业参保登记、就业登记、见证补贴、社保补贴、失业金等奖补政策前,扫码注册南平零工集市小程序求职。建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零工市场+服务点”信息共享机制,每月定期将辖区内脱贫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信息推送至零工市场,由零工就业专员“一对一”提供就业跟踪服务。在全省首创每月逢“5”(5日、15日、25日)零工常态化招聘模式,按固定时间、固定地点举办方式,在全市推出零工专场招聘,目前已举办122场、用工主体参加1000余家次,吸引零工求职6500多人次,“零工就业集市”公共就业服务品牌知晓度不断扩大。

创机制 强化零工就业权益保障

“零工市场建设不仅要有广度、深度,更要体现温度。”市人社局就业科负责人包翔介绍,为了群众好就业、安心就业,我市创新推出全国首份“零工保”,采用项目制按日定额参保方式,并突破常规意外伤害保险对职业风险和年龄的限制,将保障范围由常规的1—3类低风险扩大至4—6类中高风险职业,保障年龄由18—60周岁延展至18—70周岁。每位零工人员一经平台成功签单,即可同步免费获赠赔付最高15万元的意外伤害险,有效保障灵活就业人员特别是低龄老年劳动者的权益。截至目前,平台累计为零工人员赠送5万余单,成功理赔意外伤害申请7起,累计赔付医疗费用1.41万元。

此外,我市还积极建立零工市场劳动权益维护机制。“每个零工市场除了配备劳动关系协调员、劳动争议协调员等协调劳动关系专业人员外,我们还积极引入劳动监察、劳动仲裁、工会、司法等维权力量,以志愿服务形式开展劳动(务)纠纷调解、法律宣传援助等权益保障服务,让零工人员就业有门路、服务有平台、权益有保障。”包翔介绍,目前,全市10个零工市场已配备各类劳动维权专业人员60余名,其中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6人。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韩盛表示,全市人社系统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重要讲话精神,聚焦省委“三争”行动、市委“五增”目标,将零工市场作为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民生工程持续推动,进一步做细做优零工就业服务、加大零工技能培训力度、健全零工权益保障机制,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南平市人社局提供)

作者:□本报记者 汤文娟
2024-06-13 □本报记者 汤文娟 南平市人社局积极为零工群体搭平台、优服务、强保障——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08555.html 1 让零工“小市场”成为就业“暖心港” /enpproperty-->